■受访人:薛倩琳(人民美术出版社设计文化编辑部主任)
□采访人:张中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部重要图书——《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森冈周治日记〉实录》即将上市。
《森冈周治日记》(原名《日支时变日记》)是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三十旅团步兵第三十八联队(奈良联队)辎重兵特务一等兵森冈周治的战时手记,记录时间跨度为1937年8月25日至1939年8月7日,涵盖日本侵华战争迅速扩张的关键时期。一本日记与三本相册,形成了文本、照片、作战图、行程轨迹四方面相互印证的立体史料体系。此次出版的编译本为该日记的首次系统整理与公开出版。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王建学在该书序言中介绍说,“这份史料有连续日记,有重点战役回顾、补充,有行程图、行军作战图,有大量与日记吻合的原始照片,有众多姓名可考的侵华日军,它们构成了原汁原味的、连续统一的整体,这份史料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应该加大对《森冈周治日记》的研究力度。”
在“九一八”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商报记者就该书出版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人民美术出版社设计文化编辑部主任薛倩琳。
□能否介绍下这本日记被发现和保存的过程?
■封存80多年后,《森冈周治日记》于2016年在辽阳市庆阳化工厂居民区改造过程中被发现,与日记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三本相册。80多年来,虽未有人翻动过它们,但日记本的纸张极薄,容易霉变、脆化,毛笔和钢笔书写的字迹已渐趋模糊,照片银盐析出明显。
□这本书的日记主要记录了哪些内容?
■1937年8月25日至1939年8月7日,森冈周治亲身参与侵华战争的过程。记录战时经历的有107页,3万余字,以及20幅行军作战图和6幅行程图,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每日日记。时间跨度为1937年8月25日至1938年9月25日,钢笔书写,侧重记录细节,包括天气、地点、行军路线、战役过程及个人生活。
二是整理日记。是森冈周治对每日日记的回顾与整理,研究者将这部分称为“整理日记”。时间跨度为1937年8月25日至1939年8月7日,即与森冈周治参战时间相同。1938年9月25日之前的整理日记是对已完成的每日日记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1938年9月25日之后不再分别记录每日日记和整理日记。
三是零星记录。位于每日日记后的空白页上,以及日记前后环衬上,零星记录了一些中文语言词汇、家人亲友信息等。
□这本日记的史料特征和价值是什么?
■从这本日记来看,森冈周治应是一个比较认真且有长期写日记习惯的人,字里行间中几乎不见主观情绪的抒发,而是客观记录和整理居多。他将两年的参战经历不断回顾、整理,形成了每日日记和整理日记两条内容线索,其中有战场惨状、军事行动、士兵日常生活、家族信息等内容。行军所到地点、日期、时间以及地点之间的里程数都会详细记录,并画成行程图,重要的战役会画出行军作战图。森冈周治手绘的26幅行军作战图和行程图,直观呈现出日军的侵略轨迹,与文字内容亦可相互佐证。除此之外,与《森冈周治日记》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三本相册,主人也是森冈周治,它们是日记的关键补充。三本相册共有306张照片,其中188张是直接反映侵华日军活动的照片,118张是关于森冈家人和中日风景的。本书选取了22张有代表性的、能与日记内容相印证的照片,是从另一个维度对日记进行说明和证明。这无疑是一份以侵华日军视角展开的信息翔实、细节深入的战地实录。
□这本日记中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有怎样的意义?
■《森冈周治日记》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于南京战和南京大屠杀的记录。
《森冈周治日记》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本记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万人以上的战地日记,关于此内容的记录共有两处。另外,由记录时间能推测出南京战持续了47天。这些信息为南京大屠杀研究提供了新的侵华日军士兵视角的证据。森冈周治家族三兄弟均服役于第三十八联队,森冈利八因手榴弹受伤归国,森冈正治长期参与“讨伐”八路军,家族三代人的命运被战争裹挟。森冈家族的案例印证了“战争没有赢家”——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对日本普通家庭造成了隐匿的不可逆的创伤,是侵略战争留给双方的共同伤痕。本书的出版,正是希望通过日记中丰富的历史细节,让我们直面战争的残酷性,铭记战争苦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对于这样一部手写日记,在编译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次编译出版工作坚持客观原则,客观呈现、客观翻译、客观表达。本次编译通过高清扫描与高精度印刷技术,最大限度还原整本日记的面貌,希望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清晰呈现《森冈周治日记》纸张泛黄、字迹浓淡、装订痕迹等原始物理特征。这既是史料完整性的重要维度,也为跨国研究者(尤其是日本学界)提供了直面史料原貌的条件,推动基于原始文本的深度考证,充分发挥其学术价值。同时,我们将森冈周治手绘的20幅行军作战图和6幅行程图用计算机重新绘制,清晰地呈现在书中,提升了史料的可用性。《森冈周治日记》为手写日记,少有标点符号,记述简略、不太连贯,会使用军事术语、隐语等,字迹上存在难以辨识之处,还有多种点校方式等情况,故最终形成的中文翻译仅供参考。另外,由于日本人对中国地名多凭读音或把握不准确,中文翻译难免存在无法100%准确之处,相关研究者援引时应慎重,建议对照日记原文。
《森冈周治日记》史料价值极大,但日记中不成句、难成篇的情况甚多,译者本着尊重原文、最大限度直译的原则,保留日记原文的数字用法、标点用法、数量单位用法和表述习惯等,在保证不影响内容理解的情况下,基本不做修改。总之,本书的编辑主旨是以多文本对照呈现史料原貌,提供日军侵华第一手史料,方便学者、读者全面了解《森冈周治日记》记录内容,为世界近代史、战争史以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研究提供新视角,警示世人铭记历史、守护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