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宪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早期工人运动史》为中共党史、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的百花园中新增了一朵绚丽的瑰宝。
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多年来并不是研究热门,然而自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特别是学党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和宣传的开展,对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学习研究关注度也有了较大提升,出版了一些学习宣传教育性的工运史读物,但仍没有较有分量的工运史学术著作出版。就文章来看,社科研究机构、高校、党校(包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也有一些关于党的工运思想、方针政策策略和开展工运情况的研究,但总体看都比较分散,缺乏较集中地对某一时段、某一方面、某个专题的持续性深入研究及其成果,总体看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曾成贵先生这部著作是近年来中共党史、工人运动史研究不可多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首先,该书弥补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具有一定创新性。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其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其阶级基础,党同工人阶级的这种紧密关联性决定了党必须始终不渝地依靠工人阶级;同时,党又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政党,这就决定了他必须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为谋解放、谋幸福而不懈奋斗,加之中国共产党早期是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工人武装起义的道路,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开展工人运动、组建产业工会作为中心任务,开启了中国工人运动乃至中国革命的划时代篇章。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党在创建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与开展工人运动的历史是重合的。《中共早期工人运动史》选择这一重大题材作为研究对象,显然是以新的独特视角对党史、工运史研究的新拓展。诚如该书后记所指出,在通史型的中共党史著作中,工人运动历来只占有限的篇幅,而在中国工人运动史著作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虽然受到重视,但限于体例也未能完全展开。该书则站在中国共产党的主体立场来研究阐述其开展的工人运动的历史,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研究的不足。此外,从方法论上看,它细分了中共党史的研究领域,为诸如中共妇女运动史、中共青年运动史等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因而对于中共党史的细化研究亦有贡献。
其次,该书系统呈现了中共早期开展工人运动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全貌,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劳工神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其后经过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进一步促使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由此,产生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工会组织,进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工人运动的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即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最初就是以俄为师,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在这样的理论认识指导下,工人运动自然是工作之重。于是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掀起工运高潮,第一次是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的工运高潮,第二次是1924年1月至1927年4月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时期再次掀起的工运高潮。在两次工运高潮中,党不断积累经验,深化理论认识,调整方针政策和策略,团结动员广大工人群众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英勇奋斗,铸就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中共早期工人运动史》较好完整地呈现了上述历程,并总结提炼出党在这一时期探索革命道路、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和启示,给人以深刻启迪。
最后,该书科学严谨、史料依据丰厚,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史著的基础在史实,因此搜集研读史料既是基础工作也是基本功。《中共早期工人运动史》附录的主要参考文献即达193项之多,其中不乏珍贵文献和档案史料,足见著者的挖掘研究功力。此外,在观点上著者也坚持实事求是,力求公允准确得当。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