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军
华侨华人作为推动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深入挖掘华侨华人历史,通过高质量出版成果推动为侨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华侨华人通史》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其编纂与应用紧扣时代脉搏,以丰富的内容、严谨的学术态度,为华侨华人史研究及为侨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理论建构:构建华侨华人历史认知框架
《世界华侨华人通史》(简称“通史”)以世界华侨华人移民、生存、发展历史及与祖籍国、移居国关系为脉络,展开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梳理。在移民过程方面,追溯了不同历史时期华侨华人因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大规模迁徙至世界各地的历程。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交织的当下,华侨华人研究的维度持续拓展,通史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深化时代议题研究,如聚焦新移民群体,以跨国婚姻群体为例,深入分析其移居逻辑,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跨国婚姻家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他们在适应移居国政策和社会环境过程中的经验与困境。这不仅丰富了华侨华人史的研究内容,也为“新侨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实证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新移民群体的特点与需求。
出版实践:推动学术成果向侨务实践转化
在政策服务方面,通史深度挖掘历史侨务实践,为当代涉侨立法、权益保障及政策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参照。在华侨华人融入当地这一关键议题上,通过对不同地区华侨华人融入历程的研究,揭示了文化交流、经济合作、政治参与等多种融入途径及其成效与挑战。这些研究成果为当代涉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历史借鉴,有助于在保障侨胞权益的同时,促进侨胞更好地融入移居国社会,推动中外友好交流与合作。
通史各卷在研究方法上广泛运用档案文献、口述史、图像资料等多元资料来源,兼顾传统史学考据与社会学、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形成“寓论于史、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通史经出版传播后,为数字经济时代华人华侨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在历史梳理中嵌入对当代议题的回应,推动了华侨华人史研究的科学化、多元化发展。
价值实现:指向未来为侨服务发展路径
通史的出版实践为涉侨图书品牌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通过整合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家资源,深度挖掘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优质选题,将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成果与侨批、口述史等一手史料有机融合,展现出对优秀作者资源的统筹与选题深度开发的能力。这种资源整合与选题开发模式,正是涉侨图书品牌建设的质量根基。未来应当进一步强化华侨华人研究与出版的深度联动。一方面,持续汇聚学术力量,将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兼具学术价值与可读性的图书产品;另一方面,突破传统出版思维,丰富品牌传播路径。通过举办新书发布会、专题讲座、读者交流等线下活动,及利用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图书的作者专访、读者评论等,让涉侨图书从单一的知识载体升级为文化传播品牌,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侨图书品牌,切实推动国际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果数量与日俱增、形式日益多元。每年数百篇中文期刊论文、大量英文研究成果及中文论著不断涌现,研究范畴也从传统历史学拓展至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与此同时,《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丛书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成果形态。以中国华侨出版社为例,2019~2023年,总计出版涉侨图书1383种。然而,这种多元化发展也给传统出版业带来诸多挑战。应加快出版数字化转型,构建侨务资源数据库,整合各类侨史资料,实现资源的便捷检索与共享,提升传播效能,拓展为侨服务空间,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数据等领域深化探索,利用大数据分析侨胞的分布、需求、兴趣等信息,为侨务工作的精准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推动侨史研究与侨务实践的深度融合,如在华侨华人史研究领域,可结合通史中的专题成果,开发面向基层的侨务工作手册,提炼华侨华人参与地方建设的典型案例,为侨乡文旅开发、历史建筑保护提供参考;在华商经济方向,以通史中不同历史时期华商发展模式为基础,梳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政策法规、市场机遇,为新生代华商回国创业搭建信息桥梁。
在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开展文化传播方面,目前,暨南大学出版社依托独具特色的华文教材,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行渠道;中国华侨出版社则积极拓展海外地区的“侨心书苑”建设,通过“侨心书苑”在开拓海外发行渠道上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已有的出版实践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扩大通史等学术成果的影响力,可通过多语种改编,将专业内容转化为不同语言群体易于理解的文本。同时,加强与海外汉学机构、华文媒体的合作,在TikTok、YouTube等平台推出“华侨华人史100讲”系列短视频,以故事化叙事呈现华侨在海外的奋斗历程。还可以通史等为纽带,联结侨胞代际情感,如以通史为蓝本,根据其中的杰出人物和事迹创作纪录片、话剧等文艺作品,让严肃的学术研究以更生动的形式走进侨胞的日常生活,帮助海外侨胞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先辈经历,增强其对祖(籍)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者单位:中国华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