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出版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林 莹. 血色罪恶,从黑暗中萃取光明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9-19(15).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色罪恶,从黑暗中萃取光明
——评杨彦君《七三一部队细菌战史图录》

  ■林  莹

  人类历史的进程并非总是沐浴在文明的光辉之下,其间也交织着难以言说的黑暗与苦难。这些黑暗篇章,唯有被彻底揭露、深刻反思,才能转化为警示后人的文明遗产。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罪行,便是这样一段被某些国家刻意尘封、却又必须直面的人类悲剧。

  杨彦君博士的《七三一部队细菌战史图录》,正是一部以超凡学术勇气与严谨史学方法,撬开历史铁幕的里程碑式著作。它远非简单的影像汇编,而是一项体系宏大的“罪证视觉工程”。

  作者通过跨国界的档案搜求、精密的图史互证以及对历史碎片的卓越整合,构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证据体系,从而将这段反人类历史牢牢钉在学术与道德的审判席上。该书的问世,不仅标志着相关研究在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更彰显了中国学者在捍卫历史真相、担当人类共同记忆守护者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体系化的历史叙事:

  “纸上的罪证陈列馆”

  《七三一部队细菌战史图录》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清晰而有力的结构。全书分为四大章节——“七三一部队”“人体实验·细菌战”“战争遗址·罪证实物”“战后活动·史证据掘”。

  作者并非简单将图片归类,而是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历史叙事体系。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仿佛引领读者进入一座精心策展的博物馆,从犯罪动机与预谋的构建,到犯罪行为的实施,再到犯罪现场的遗留,最终追踪战后的掩盖与真相的挖掘,完成了一次对七三一部队完整周期的审视。

  “图史互证”:学术匠心与严谨治学

  作为一本“图录”,该书的核心价值与学术特征体现在其“图史互证”的学术方法上,每一幅图像都是一份严格考证、精准解读的核心史料,且图像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七三一部队教育部合影”便是一例。它看起来像一张普通青少年的集体照,但其背后的历史含义却令人毛骨悚然。它揭示了七三一部队不仅有其核心的成年成员,更有一套培养后续力量的“少年兵”机制,旨在将这套违背人伦的“技术”和军国主义思想代际传递下去。这张照片从另一个维度揭露了其罪行的系统性和深远性。作者能挖掘并选中这样一张看似平常实则内涵极其丰富的照片,正体现了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学术敏感度。

  延伸的战线:掩盖、真相与学术抗争

  该书的第四章及“大事记”部分,是其学术价值超越历史叙述本身,进入史学史与公共记忆构建层面的关键。它清晰地表明,揭露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是一项跨越国界、历时数十年的宏大学术工程。这一章节最震撼的揭露在于,它用原始档案图像,坐实了战后肮脏的交易与刻意的掩盖。

  “1946年2月5日,汤普森中校在石井四郎家中调查”就是一张信息量极大的照片。它捕捉了美国德特里克基地兽医中校汤普森与罪魁祸首石井四郎在其家中而非审讯室的会面场景。图中气氛并非审问,更像是一次有鲜花、有酒杯的“亲切友好”的洽谈。而图注补充了汤普森“1948年自杀身亡”的结局,为其神秘的调查过程平添了悲剧色彩,也暗示了此事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压力和不可告人的秘密。

  历史的血色细节,总是由罪恶之手努力尘封,又最终由学者用良心不懈打捞、使之大白于天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翻译的研究报告”图片,则是钉死美日双方这场交易的铁证。杨彦君一次次在中美之间来回奔波,将这份关键档案公之于众,是其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和坚韧勇气的集中体现。

  超越历史:深刻的现实警示与和平祈愿

  《七三一部队细菌战史图录》的终极意义,显然与一本学术著作不同。它是一座警钟,其钟声穿越时空,在当下鸣响。该书通过对科技被滥用于战争罪行的深刻揭露,向全人类发出了永恒的警示。它迫使读者思考:在科学进步的同时,医学的尺度何在?伦理的边界何在?当国家权力脱离人道主义的约束,会将人类带向怎样的深渊?

  书中100页~103页所展示的人体实验的各色医用器械,从52页~58页连用7张日本各种类型细菌炸弹图纸,正是“科学脱离伦理”的恐怖具象化。这本书因而超越了国别和民族,成为一份面向全人类的关于和平、生命与人性尊严的宣言。

  历史是无声的审判官,亦是永恒的警示录。它所留下的,并非仅是泛黄档案中的冰冷记述,更是需要后人持续解读、并引以为戒的深刻命题。《七三一部队细菌战史图录》的意义在于昭示大众:真正的历史,必须恪守对证据的敬畏、对真相的执着、对权力的审视,更必须怀抱对人类命运的悲悯与担当。

  铭记这段血色记忆,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苦难深处打捞清醒、从黑暗中萃取光明。它既是一面不容蒙尘的史鉴,照见人性的深渊与尊严;更是一簇不灭的火焰,在人类文明的至暗时刻燃起,照亮我们共同前行的道路。

  我们这一代人,不能让历史的悲泣湮没于时间之河,不能让先辈被屠戮的历史沦为无声的尘埃。我们每一个铭记的眼神,每一次坚定的讲述,都是对先辈、对同胞最庄严、最诚挚的祭奠。(作者系福建江夏学院副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报道/访谈
   第03版:科普出版专题
   第04版:科普出版专题
   第05版:科普出版专题
   第06版:融合出版
   第07版:融合出版
   第08版:综合
   第09版:产业观察
   第10版:分销新视野/创新营销人
   第11版:分销新视野/书店文创
   第12版:世界出版
   第13版:出版报道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出版报道
   第16版:作家访谈
   第17版:业者论坛
   第18版:精品精荐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2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3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4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5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6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7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8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广告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血色罪恶,从黑暗中萃取光明
12年,39万赔款,社区书店运营人成“老赖”
45岁从出版大厂裸辞,开起社区托管班!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报道15血色罪恶,从黑暗中萃取光明 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