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出版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 书越做越小!微型书、迷你书卖得好吗?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9-19(13).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越做越小!微型书、迷你书卖得好吗?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聪聪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轻量化阅读成为大众阅读新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便携的口袋书、文库本成为流行外,记者还在多家书店和新媒体平台看到了多种开本更小、更精致的微型书、迷你书、袖珍书。与早些年袖珍书多为工具书(如英语单词书、语法书等)或古籍类不同,近两年,这种迷你开本的图书内容主题囊括了更多方向。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含《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5册在内的鲁迅作品微型书,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打造“小小书库”国学系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哈利·波特”迷你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迪士尼迷你彩虹书”,江西高校出版社打造线装+迷你尺寸的《玲珑卷》《玲珑画》,等等。这种比手掌还要小,集阅读与收藏价值于一身的“小而美”出版新形态,如何在阅读功能与文创属性间找平衡,又为出版业带来了哪些新思考?

  经典 IP “微型化”,读者为 “精致感” 买单

  “真的特别小巧精致,放在小包里也无压力。” 一位读者边翻阅书店里的微型书边感慨。值得注意的是,从口袋书、文库本到微型书、迷你书,线上线下图书销售场景中,小开本图书越来越多,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

  为何这样小到难以承载太多文字内容的图书形式,也仍受到读者青睐?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金玲认为,微型书、迷你书流行的背后,是年轻人对“数字极繁主义”的一种温柔反抗。他们渴望在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拥有一种能拿在手中、能专注沉浸的“实体确定性”。“一本小书就是一个精神避风港的实体象征。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无论世界多喧嚣,我依然可以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宁静而完整的阅读世界,这是它最打动人的核心价值。”

  金玲介绍,该社去年9月重点推出“小小书库”国学系列套书,精选国学经典中的名篇佳句,目前包含“圣贤说”“唐宋诗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观止”四大系列,共计32册精美小书。“这套书的开本比传统的口袋书还要小巧,真正可以‘一手掌握’,甚至放入小挎包中。”值得注意的是,这套小书在线上线下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目前,该系列共印刷3次,总计50多万册,预计11月进行第4次印刷。金玲介绍,这套书已成为该社一个不容忽视的增量产品线。

  人民邮电出版社目前规划出版的“哈利·波特”异形小开本产品包括两个系列,一是“哈利·波特”迷你书系列,尺寸为6.8cm×8.5cm,包括《哈利·波特迷你书:魔法场景》《哈利·波特迷你书:视觉艺术》《哈利·波特迷你书:神奇动物》3册;二是“哈利·波特”袖珍书系列,成品尺寸约为3.8cm×4.8cm,包括《哈利·波特袖珍书:斯莱特林》《哈利·波特袖珍书:格兰芬多》《哈利·波特袖珍书:黑魔法》《哈利·波特袖珍书:霍格沃茨魔法学校》4册。目前迷你书系列已上市,袖珍书系列预计今年10月上市。迷你书系列在开本上与同类产品接近,但选题方向上选取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三个方向切入,且在43元的定价下实现了精装、封面烫印等工艺,对于“哈迷”群体具有新鲜感与性价比。“哈利·波特”迷你书上市3个月已发货超1.5万套。

  梳理目前市面上的微型书、迷你书不难发现,内容主题主要聚焦在经典IP,或是鲁迅等名家经典作品,或是迪士尼、哈利·波特等经典IP,或是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IP……这样小到迷你的图书究竟是图书还是文创?记者发现,这些微型书、迷你书均为有书号的正式出版物,也有出版机构采用微型书、迷你书形式+经典图书封面设计包挂、笔记本便签本等文创产品。

  人文社文创部产品负责人刘佩洋对此解释:“我们的每本微型书都是有书号的图书,但与此同时,它们从设计理念、装帧工艺到使用场景,又具备了某些强烈的文创产品属性,是‘图书’与‘文创’的结合体。”据了解,人文社的鲁迅作品微型书上市后,因独特创意和精致形态,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和文创爱好者的热烈欢迎,首批印量很快售罄,正在加印,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微型书、迷你书的目标消费群体更聚焦年轻读者,他们既追求文化认同感和情绪价值,也注重产品的社交分享属性。微型书、迷你书的“精致感”能够提供相应的情绪价值。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迪士尼事业部主任黄娜介绍,该社推出“迪士尼迷你彩虹书”,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深度洞察和迪士尼IP价值的持续挖掘。除了对这种迷你开本图书市场的看好和对“碎片化阅读场景”需求的满足,另一重要原因便是满足读者在“图书+文创”模式下,对“情绪价值”的强烈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迷你开本的图书形式也成为渠道定制青睐的一种形式。记者注意到,在西西弗推石文化与出版社合作的定制图书中,包含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MINI珍藏版、《小王子》MINI版和MINI珍藏版、《哈利·波特迷你设定集》等。西西弗推出的该类产品多为“迷你开本+精装+珍藏礼盒”的定位,进一步放大了其收藏价值和礼品属性。

  小开本有“大讲究”,小尺寸 “挖”大市场

  微型书、迷你书看似只是缩小尺寸,实则背后蕴含着出版机构的诸多考量。

  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推出“小小书库”系列,除了创新国学经典传播形式、满足多元消费需求以及读者的“轻阅读”和“场景化阅读”需求,还发挥该社优势,为图书加入音频导读等数字资源,拓展内容容量和形式。对于“迷你开本+数字资源”的组合逻辑,金玲表示,迷你开本本身是一种吸引人的形式,具有强烈的互联网社交属性,方便携带和碎片化阅读。加入音频导读等数字资源是为了多维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打造一个微型的、立体的、古典的国学空间。这种组合实现了“文、图、音”立体呈现,将小书的内容拓展开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经典,拓宽知识视野。

  将微型书、迷你书作为IP开发的一种方向,华理社则进一步释放图书与文创的叠加价值。“迪士尼彩虹书”此前已推出双语版和英文原版的电影小说,黄娜提到,将经典IP与袖珍形态结合,既能适配当下的阅读习惯,又能让迪士尼故事突破“固定阅读场景”限制,成为读者随时可触碰的陪伴。当下读者买的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与IP深度联结的情感载体”:他们会为了收藏周边反复消费,会因一件能象征故事记忆的物件产生归属感。因此,在迷你书基础上,该社特别搭配IP专属珐琅徽章与收藏礼盒。“图书+文创”的组合,本质是让阅读从“文字体验”延伸为“情感具象化”,让读者为“被故事温暖、被回忆打动”的情绪买单,而不只为内容本身付费。

  微型书、迷你书的内容是否需要删减?刘佩洋介绍,人文社的微型书保证内容完整,“我们不希望因为体量小,就让文本内容不完整,这样感觉要犯强迫症了。”选题策划之初,团队会考量整体作品的体量,选择有代表且内容长度合适的选题来做项目。“初衷是让大家读到完整权威版本,只是物理形态发生一些变化。”

  书小了成本并不一定低,多位受访人提到,恰恰是这种非常规开本因更小更迷你,需专门设计版式、测试工艺等,需要一定成本。刘佩洋提到,迷你开本图书贵在这种尺寸的精装书很多程序没法上机器,人工成本高过了省掉的那部分纸的成本,所以在成本上并没有便宜;同时定价中也包含了对创意、设计研发价值的认可,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创意设计产品。“我们也希望有机器能升级,这样能把价格打下来,也想给大家带来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目前我们这种小书的定价逻辑也跟正常图书一致。”金玲也介绍,初次投入时,设计和工艺成本占比最高。因为需要为小开本专门设计版式、封面,并测试特殊的印刷和装订工艺。一旦流程成熟,印量上去后,单本的印制成本会下降,但设计、工艺和数字资源依然是成本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远高于纸张本身,也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

  微型书、迷你书在销售时,是否拥有“新、奇、特”优势?线上营销推广如何凸显特色?围绕“小小书库”系列,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除了布局传统的电商平台,还将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作为主阵地。通过拍摄精美的视频、场景化展示(放在手心、对比大小等),迅速引发种草。线下则集中瞄准文创集合店、独立书店、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礼品店、机场书店等是最佳销售场景。它们能充分展示产品的质感,引发冲动消费的特性非常明显。

  在鲁迅作品微型书的营销中,人文社也将线上渠道作为主阵地,刘佩洋提到,这类高颜值、强话题性的产品非常契合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传播特性。开箱视频、场景化使用展示(如放在掌心、与日常物品对比大小)、文创合集推荐等内容,成功引发了年轻人的自发传播和种草。线下渠道与特色书店、精品文创集合店等进行合作销售,其客群与微型书的目标用户高度重合,转化效果很好。

  人邮社对于“哈利·波特”迷你书的营销策略,采取了策划编辑与营销编辑协同运营的模式,在产品立项之初策划编辑即与营销编辑深入沟通,挖掘卖点,并前置了相关达人的开发、沟通环节。图书上市前听取达人的营销建议,储备大量可合作推广的“哈迷”圈达人。发行策略上,与西西弗深入沟通独家定制方案,反复进行打样,力求细节尽善尽美,并与印制部门密切配合,克服生产工期上的种种困难,在暑期销售旺季到来前落实了线下卖场的铺货。

  为何书越做越小?形式创新服务内容价值

  出版机构对于微型书、迷你书等产品的布局,还在继续。例如,人文社将推出老舍作品微型书,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计划推出“小小绘本”这一新品类。

  为何“书越做越小” ?这是否会成为出版业一种继续膨胀的未来发展趋势?在金玲看来,微型书、迷你书的流行,反映了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出版业对纸质书价值进行重新挖掘和定位的一种趋势。它不再仅仅是与电子书、音视频内容比拼内容容量、便携性和价格的一种知识载体,而是扬长避短,强化其作为“实体物件”的独特价值——即设计美学、收藏乐趣、仪式感和情感连接,从而开辟了新的消费场景。这是一种出版细分市场和满足多元需求的体现。

  关于“书越做越小”的趋势,黄娜则提到,这折射出读者对“阅读轻量化”的深层需求——当Z世代习惯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小开本图书以“轻量形态+精准内容”填补了传统大部头与电子书之间的空白。归根结底,无论是IP衍生开发还是开本创新,核心都在于“以读者为中心”。刘佩洋的观察是,这种现象是出版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积极应变和多元探索。它反映了出版机构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与体验提供商”的转型趋势。这是对单一大众市场的一种细分,满足了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提供了更丰富的情绪价值,丰富了出版业的生态。

  有从业者提到,当前出版业正流行一种极繁+极简的两极化产品策划趋势,大家纷纷在创新内容输出形式上进行探索。刘佩洋的经验是,实践中,“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不能变。微型书的前提是内容的经典性与完整性,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牺牲文本价值,更不能本末倒置。它的核心魅力在于“经典内容的创新表达”。同时在追求设计美观的同时,也要保证其基本的阅读功能,字体、用纸、装订都要优先考虑读者的实际阅读体验,不能做成一个完全无法阅读的“装饰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方寸之间的精巧之物,让新一代读者以一种全新的、亲切的方式,走进文学巨匠的精神世界,感受经典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人民邮电出版社数字艺术分社策划编辑李东也提到,异形小开本产品,重点并不在于产品形态往小上不断去“卷”,而应找到内容实用性、独特性与产品形态新奇性的平衡点。异形的小开本因其物质形态的特殊性,在生产难度与读者实际的阅读体验上相较于传统开本,实际上有较大劣势,而随着此类产品的不断推出,产品形态“小”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带来的吸引力正在迅速下降。因此,做好此类产品的策划,关键还在于深入了解目标读者的兴趣点,并为产品设计出清晰的使用场景,在为读者带来新奇的视觉体验之余赋予产品更多实用价值。这一方面要求编辑对于所策划的内容有较为深入的认知,自己就是这类内容的“迷”,另一方面也要求策划与营销工作的更深入融合,更广泛地去获取市场前端的用户需求并尽早锁定有效营销资源。

  (下转第14版)  (上接第13版)

  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推出的“小小书库”国学系列,聚焦国学经典中的名篇佳句,搭配音频数字资源,目前印量已超50万册。该系列策划营销有何策略?有哪些实践经验?

  “小小书库”国学系列印量超50万册

  凸显“小”的力量,传统文化与现代出版创意碰撞

  ■受访人:金 玲(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 □采访人:张聪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策划“小小书库”国学系列主要基于哪些因素?

  ■我们策划该系列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

  一是创新国学经典传播形式。我们希望通过“可读、可听、可赏”的立体化方式,降低经典阅读的门槛,打破国学经典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通过一种轻盈、亲切、现代化的形式,让经典融入日常,触手可及。

  二是满足多元消费需求。该系列瞄准读者对轻阅读、文化收藏、社交分享及礼品馈赠的多重需求。这款产品既适合个人利用闲暇片刻亲近国学,也因其精美的工艺设计而成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适合收藏或馈赠,尤其适合送给青少年作为国学启蒙读物。它瞄准的是读者对“精神消费”和“情感价值”的需求,其功能已超越单纯的“阅读”,延伸至“收藏”“赏玩”和“社交分享”。

  三是满足读者的“轻阅读”和“场景化阅读”需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注意力碎片化。微型书瞄准的正是通勤路上、午休间隙、排队等待这些“碎片时间”。它不像手机那样容易令人沉迷且信息过载,而又能提供一种沉浸、不伤眼的短时阅读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小巧精致、内涵丰富的形式,让更多人能够轻松亲近传统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读者的生活增添一份雅趣和文化品位。

  □“小小书库”系列的内容特色和亮点有哪些?数字资源如何设计?定价逻辑是怎样的?

  ■内容特色与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典性。涵盖了孔孟老庄等圣贤的名言警句,李白、杜甫、李清照等唐宋诗人的诗文经典,苏轼、王安石等文学大家的文章佳作以及《古文观止》里的名篇精选。

  精编性。针对微型书的定位,我们对部分长篇作品进行了适当的节选或精编,确保其内容体量与阅读场景相匹配,让读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的阅读享受。

  匠心设计。外观小巧精致,可轻松置于掌心。封面采用32种中国传统色彩,结合手绘与烫金工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它采用了经折本的装帧形式,这一源自古老卷轴装的创新设计,增添了历史韵味。内页选用高档涂布特种纸,触感细腻。

  手绘插画。书中配以原创手绘小画,色彩丰富,为阅读增添生动与趣味。

  数字资源设计上,我们为每册小书配套了音频导读,由专业朗诵者深情演绎,声音浑厚,情感充沛。此外,书库套盒中还附有孔子、苏轼专题音频链接卡,链接更多国学专题资源。

  定价并非单纯基于字数或纸张成本。我们将其视为一个“文化创意产品”来定价。核心考虑因素包括:IP价值与内容授权成本(若非公版书)。工艺和设计成本:小开本对印刷和装订的精度要求更高,特殊工艺(如烫金、压凹)的单价成本也更高,装订部分环节需要手工操作,这部分也增加了一些成本。数字资源的制作成本:包括音频录制、后期制作、平台维护等。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购买这类产品的读者,对于为设计、创意和情感价值支付溢价有较高的接受度。成本考量:虽然单本书的定价不高,但这类产品的研发和制作过程中,创意设计、工艺实现(如烫金、经折装帧、特种纸)、数字资源(音频)制作等方面的投入和成本是相对较高的。

  □围绕该系列有何营销策划?微型书迷你书策划营销实践中有哪些需注意的问题?

  ■营销策划有三个方向。一是突出产品的“小而美” 和“可读可听可赏” 的特性,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其设计感和文化内涵,吸引目标读者关注。二是强调其礼品属性和收藏价值,适合作为文化礼品馈赠亲友。三是利用亲民的价格作为优势,吸引读者尝试和购买。

  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则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内容适配性。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做成微型书,内容需要与形式相匹配。“小小书库”选择的是国学经典中的精华片段,适合轻阅读和反复品味。二是阅读友好度。不能为了追求“小”而牺牲基本的阅读体验。字体大小、排版疏密、纸张质感等都需要精心考虑,确保读者阅读舒适。三是价值平衡。微型书不仅是“新奇”的物件,更应注重其文化内涵和内容价值。要避免过度追求形式而内容空洞,确保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真正为读者提供价值。如果过度强调“奢华工艺”而内容空洞,定价虚高,会让产品脱离“书”的本质,变成华而不实的摆设,难以持续。四是工艺与成本的平衡。特殊的装帧和工艺(如经折装、烫金)会增加成本和制作难度,需要在效果和可行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总体来说,从“小小书库”到未来计划推出的“小小绘本”,我们的探索始终围绕如何让内容以更美好、更亲切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我们相信,“小”是一种力量,它代表着精准、精致与沉浸,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出版创意结合后焕发的新生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报道/访谈
   第03版:科普出版专题
   第04版:科普出版专题
   第05版:科普出版专题
   第06版:融合出版
   第07版:融合出版
   第08版:综合
   第09版:产业观察
   第10版:分销新视野/创新营销人
   第11版:分销新视野/书店文创
   第12版:世界出版
   第13版:出版报道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出版报道
   第16版:作家访谈
   第17版:业者论坛
   第18版:精品精荐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2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3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4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5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6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7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8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广告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书越做越小!微型书、迷你书卖得好吗?
● 聚 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报道13书越做越小!微型书、迷你书卖得好吗? 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