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科普出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给小学生的趣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新书深度访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白小禾. 与科学巨匠的趣味对话:让好奇心成为孩子的第一导师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9-19(05).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科学巨匠的趣味对话:让好奇心成为孩子的第一导师
——《给小学生的趣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新书深度访谈
  《给小学生的趣味数学》

  刘忠范 主编

  《给小学生的趣味化学》

  刘忠范 主编

  《给小学生的趣味物理》

  李树深 主编

  《给小学生的趣味生物》

  朱玉贤 主编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白小禾  采写/整理

  在知识爆炸时代,如何让孩子保持对世界最初的好奇?三位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刘忠范院士、李树深院士、朱玉贤院士,特别为小读者联袂打造了一套趣味科学启蒙读物《给小学生的趣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期与这三位科学家展开一场关于科学启蒙、思维培养与未来教育的深度对话。

  科学启蒙

  从“为什么”开始的人生课题

  记者:三位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专家,为何选择为小学生创作科普读物?其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李树深院士(物理):我至今记得小时候观察闪电时的那种震撼。现在的孩子被太多现成答案包围,反而缺少了对自然现象最原始的惊奇。我写这套书,就是希望孩子们能重新发现那种眼睛发亮的感觉——物理不是课本上的公式,而是解释世界为什么这样的魔法钥匙。

  刘忠范院士(数学&化学):这涉及科学教育的本质问题。我在大学授课时遇到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解题能力很强,却缺乏科学直觉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数学培养逻辑思维,化学培养变化思维,这两种思维是科学素养的双翼。

  朱玉贤院士(生物):我的童年是在田野里度过的,抓昆虫、采标本是最快乐的回忆。现在的孩子离自然太远了,他们能说出恐龙的名字,却不认识家门口的树木。生物学是生命的教育,孩子们通过了解生命奇迹,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内容构建

  如何让科学“有趣”又“有料”

  记者:将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能轻松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忠范院士:最大的挑战是要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稀释,而是找到那个最能激发兴趣的切入点。比如我把数学变成了闯关游戏。数独、迷宫、图形谜题……这些都是数学思维的绝佳训练场。让孩子在解决谜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的能力,感受到“破解谜题”的成就感。化学的趣味在于“变”!书中设计了很多安全、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比如将白醋和食用碱在瓶子里混合,看着它们像变魔法一样,不断产生气体,并且将套在瓶口的气球慢慢吹了起来。孩子们亲手操作,亲眼见证“变化”,印象会无比深刻。

  李树深院士:我特别注重“可验证性”。书中每个物理现象都对应孩子能亲自尝试的小实验:用一块玻璃板研究光的反射,用几根曲别针探寻重力的方向……科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不要求你“相信”,而是邀请你“验证”。

  朱玉贤院士:我引领孩子们像侦探一样去探索。从“细胞怎么复制”到“小鱼怎么呼吸”,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待解的谜案。通过有趣的插图、生动的比喻和层层递进的讲解,揭开生命的秘密,满足他们的侦探欲。

  教育理念

  培养未来的思考者而非记忆者

  记者:在人工智能时代,您认为孩子最需要培养的科学素养是什么?

  朱玉贤院士:我注重培养“系统思维”。生物学教会我们,任何一个生命现象都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让孩子避免简单化的线性思维,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刘忠范院士: 答案是提出问题的能力!AI可以给出答案,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仍然需要人类。我们的书中特意设计了“问题工厂”环节,教孩子如何从观察中产生问题,如何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这种能力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李树深院士:我特别强调“模型思维”。物理本质上是用模型解释世界,从原子模型到宇宙模型。书中我们教孩子如何构建简单的物理模型,这种建模能力是应对复杂世界的利器。

  亲子共读

  给家长的科学教育建议

  记者:您希望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使用这套书?

  李树深院士:做“陪伴者”而不是“教导者”。当孩子提出问题,最好的回应是:“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一起来研究?”,而不是立即给出答案。

  刘忠范院士:容忍“混乱”。科学探索过程往往是混乱的,实验会失败,思路会走弯路。家长要允许这种混乱,重点欣赏孩子探索的过程,而非结果。

  朱玉贤院士:走向户外。带上这套书到自然中去,对照观察真正的生物世界。知识只有与真实世界连接,才会真正活起来。

  科学之美

  超越功利的心灵滋养

  记者:最后,请分享一下个人体验到的科学之美瞬间。

  朱玉贤院士: 观察细胞分裂的显微录像时,那种生命内在的韵律和力量,让我对自然产生了深深的敬畏。生命是最伟大的奇迹。

  李树深院士: 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土星环时,那种完美的结构将我震撼得说不出话。物理世界的数学之美,是语言难以形容的。

  刘忠范院士: 在实验室第一次合成出一种新材料时,那种“创造”的喜悦胜过一切。化学让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造物主”。

  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传授知识,它更是一次科学思维的启蒙,一种世界观的塑造。三位科学大师用最浅显的语言,传递最深刻的科学精神——好奇、求证、创新、包容。这也许正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全国各大书店、线上平台热售中!

  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每个孩子的童年梦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报道/访谈
   第03版:科普出版专题
   第04版:科普出版专题
   第05版:科普出版专题
   第06版:融合出版
   第07版:融合出版
   第08版:综合
   第09版:产业观察
   第10版:分销新视野/创新营销人
   第11版:分销新视野/书店文创
   第12版:世界出版
   第13版:出版报道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出版报道
   第16版:作家访谈
   第17版:业者论坛
   第18版:精品精荐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2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3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4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5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6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7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
   第28版:“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专刊/广告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破界与生长,科普出版涌现新可能
与科学巨匠的趣味对话:让好奇心成为孩子的第一导师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科普出版专题05与科学巨匠的趣味对话:让好奇心成为孩子的第一导师 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