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菁(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
《猫是一小部分的我》是我策划的第一本关于“猫”的图书选题,图书上市1个月,实现加印。决定做这个选题应该说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包括当下大家的精神状态、市场上读者的主流需求等,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的兴趣点在这个方面。
第一次看到作者的文字,我就被打动了。当时是看到《软枕头》这一篇,小小短短的一篇笔记,加起来不超过300字,读到最后的时候一下子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就是在这种文字给我带来的震撼之下产生要做这个选题的念头,然后立马就想联系作者出书。虽然我平时是一个有点拖延症的人,但是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想着能快点上选题会讨论,快点跟作者签约,就像自己揣着一块金子生怕被别人抢走的感觉。事实证明极端猫权(作者)的文字确实像金子一样灿烂,温暖了很多读者。
今年是我当编辑的第四个年头,但《猫是一小部分的我》是我自己独立策划的第一种书。一开始完全是一腔热情就联系了极端猫权,给她看我的构思,对这个选题的设想。极端猫权也是一个年轻女孩子,从来没有出过书,我觉得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她。但是签完合同之后我就开始犹豫了,相比心里那个大概的模模糊糊的书的轮廓,面对图书市场时,恐慌和疑问更多:别人也会像我一样喜欢这些文字吗?做成我想的那个样子,大家能接受这个定价吗?可以说最初我一直是这样带着不确定在做书。这中间联系了好几位插画师,最后敲定了笛子melody,自己觉得好像这件事情已经箭在弦上了,一定不能辜负作者和绘者对我的托付,是的,在我为这本书反复犹疑时,就是这个念头一次次提醒我、支撑我最后把书做出来。于是我又重新整理了一下文稿,也搜了当时最火的治愈类绘本,看看别人怎么做,再逐渐完善内心对这本书的定位和规划。
可能与当下大家的情感和解压的需求有关,治愈系绘本市场目前来说增速还很快,每年都有很多新书涌入,但是同质化也比较严重。所以对于编辑来说,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找到宣传的切入点,因为情绪是复杂又稍纵即逝的,但是我们要用书名和一两句简短的宣传语把文字当初对自己的震撼传递给读者。所以取书名时,我们也推敲了很久,最终确定“猫是一小部分的我”,是因为想让读者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能感受到小猫的直白和松弛,像小猫一样既能为了饭碗狂奔,也能像袜子一样柔软地瘫在家里的任何一个地方;既能心安理得地表达爱、享受爱,也能毫无顾忌地做自己。在图书的内容方面,根据我们定位的“成人治愈绘本”市场,图书的整体设计既要保留作者冷幽默和哲学感,也要满足读者们对于“晚安猫书”的期待,所以在版式设计上尽量克制,在封面设计上选择了深紫的色调让大家能更沉浸地翻阅它。
我们在推广实践中,首先依托作者自有社交媒体阵地发起首轮宣传,以其个人风格与忠实粉丝基础,迅速凝聚起核心读者圈层,同时有效联结“小猫文学”话题下的潜在兴趣人群;同时也联系一些读书博主和宠物博主建立合作,通过书籍置换激发真诚分享,在读者陆陆续续收货后积极引导读者在平台晒单,与博主的分享形成良性循环;最后在线上有选择地投流,瞄准“宠物”“心理”双标签人群,用“书中金句+猫片”短视频撬动自然流量。目前前两步的效果还不错,该书也实现了一轮加印,期待后面的投入能够进一步延长书籍生命周期,实现细水长流的稳定销售。
猫主题书籍的魔力,在于它既是情感的容器,也是生活的镜像。当精准的营销策略遇见真正契合人心的内容,便能穿越喧嚣,在读者心中种下温暖持久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