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产业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林疆燕. 构建服务“五育并举”的教育出版新范式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8-15(06).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服务“五育并举”的教育出版新范式

  ■林疆燕

  教育数字化的深层价值追求,在于推动教育真正回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本质。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对教育出版提出了新课题。不囿于传统内容载体的桎梏,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数字化为驱动力,积极致力于推动五育并举的内容升级与模式创新,我们才能为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提供优质的出版服务解决方案,同时为教育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数字化战略提出全新要求

  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部署构建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四大领域的“四横”布局,贯穿德智体美劳“五育”的“五纵”体系,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向纵深发展。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相呼应,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五育并举”“核心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作为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载体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全国出版业也在按照数字化赋能五育并举要求,积极围绕特色应用、场景落地、模式创新等方面,探索差异化应用场景和本地化解决方案。南方传媒“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是国内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先行者,经过10余年发展,已构建起覆盖“教、学、研、评”全场景的教育服务生态,成为省级教育信息化的示范案例。2023年,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省国资委四部门联合发文,河南省数字教育发展公司架构了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构建全维度的课程体系,依托豫教基座、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加大覆盖德智体美劳的地方优质特色数字资源和应用汇集力度,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数字解决方案。新华文轩设计研发了“四川省劳动与实践教育管理平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支撑,覆盖校内、校外、家庭全场景,贯穿“记录、评价、分析、应用”全过程,成为区域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时代传媒打造的“皖美研学平台”,以“省级统筹资源池+地市特色课程链+数字赋能全流程”为核心,聚合文旅、教育、非遗等多方资源,依托AI学情画像与行为数据分析,动态追踪学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耐力品质等五育指标。

  服务赋能育人方式的创新探索

  数字赋能场景让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沉浸式体验效果。数字技术的赋能为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全新路径,让传统的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海燕出版社推出的“绿植中的红色故事”融合出版产品,选取红薯、吊兰、棉花等31种具有代表性的绿植,通过关联“第一军规”“周恩来的‘情报员’”“半条棉被”等红色故事,运用AI文本视频编辑器、H5编辑器等工具,把书本资源活化成电子书、电子教案、动画视频、互动游戏、课堂延伸等模块,通过平板、手机、课堂教学终端等一体展示给学生。

  AI赋能跨学科融合,助力青少年学生智育素质提升。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在学科教学中催生了交互式、探究式、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覆盖“教、学、练、评、测、学情分析”全过程,不仅能够精准适配青少年学生跨学科、跨学段学习需求,更能有力推动高阶思维、思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系统培育,实现智育水平有效提升。从具体实践来看,河南创新评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国家课程标准研发的《基础性作业》,通过精选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紧密关联的内容,构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实践性、融合性学习活动。湖南教育出版社打造的“湘教地理云数智教材服务项目”,构建三维数字地球模型,实现地貌、气候等要素的动态叠加与交互分析,将抽象复杂的地理过程与静态知识转化为可交互、可探究的立体教学场景。学科网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与题库,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起覆盖教学助手、教务管理、趣味课堂、智慧评导、校务智管等功能模块。

  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不仅仅是解决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也是“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打造“最美读书声”青少年读书服务数字项目,整合教案、课件、课程设计及音视频、微课等优质阅读数字资源3万余条,同步研发AI伴读助手,逐步实现“一书一AI”精准伴读,提供个性化阅读内容推送、阅读进度监控及详细分析报告生成服务,积极探索新时代新阅读的创新范式。

  智慧体育产品提供科学运动、个性训练与智能管理新模式。人工智能技术是体育教育的最佳助手。教育出版正在积极提供融合“设备+平台+数据采集分析”的新型体育教育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河南省新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新华天恒”智慧体育项目,通过采集运动数据并利用AI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与生物力学分析报告,构建了覆盖小初高乃至大学的“教、学、练、测、评、考、赛”全周期闭环体系,为学生科学化训练、个性化教学、规模化监测以及中高考测评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开封市中招体育考试,短跑、篮球、足球、跳绳、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等考试项目全部由“新华天恒”AI智慧体育项目辅助完成。江苏凤凰智慧教育研究院推出智能体育中考方案,依托信息在线化、移动网络传输与云端数据管理,分析考生健康素质与运动能力,实现对中考体育的事前规划、事中调度与事后追溯查询的闭环管理,显著提升了考试的规范性、精准性和高效率。

  数字技术拓展审美体验的时空维度,促进美育教育全面普及。互联网、大数据、音视频技术的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拓展了空间。大象出版社推出“国宝进校园《中国历史》缩微文物博物馆”融合出版项目,以立体化、超介质融合的方式对历史教材涉及的文物进行缩微制作,使课本中的文物“活”起来。北师大音像出版社利用H5技术整合《京师艺堂·美育系列课程》,推出涵盖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的电子双师课程资源。

  数字课程赋能实践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劳动实践有机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正是新时代提升劳动教育质效、增强育人价值的有效路径。基于数字化技术,更有利于构建青少年学生所亟须的劳动教育优质内容、课程、劳动实践场景。中原农民出版社推出《绿宠魔法书》,精选10种适合春季种植的常见蔬菜、花卉、中草药作物种子的故事,把种植方法、观察记录表、魔法卡、种子盲盒、线上课程等整合在融合出版产品中。这种以“纸质书+线上平台”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复杂的种植过程拆解为由浅入深的分步指导课程,提供了沉浸式、互动式、探究式的劳动教育方案,不仅让青少年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更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奇迹和成长的意义,真正实现了劳动育人价值。

  教育出版与教育服务的创新思考

  处理好数字赋能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教育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迭代升级,核心在于全面提升青少年核心素养,服务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出版须坚守育人初心,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我们提供教育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引导和激发其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非替代他们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正如义务教育新课标对青少年核心素养的界定——“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要特别注重技术赋能“五育场景”,更好地助力学生自觉自发地主观能动性和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处理好技术与场景的关系。场景是教育活动的“物理载体”,数字技术是赋能场景的“技术工具”。数字技术必须深度嵌入教育场景的真实需求,避免出现技术悬浮于教学实践之外的“两张皮”现象,既不能让智能工具脱离课堂节奏、教学规律空谈创新,也不能用统一技术框架套用于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场景的自然演进(如跨学科教学、跨校协同等)也要带动数字服务的迭代升级,形成“场景牵引技术创新、技术反哺场景优化”的良性循环。

  处理好创新表达与内容科学规范、意识形态安全的关系。技术逻辑、训练数据与人类认知特性存在天然差异,数字化内容生产有时依赖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而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受大模型、语料库影响较大,特别在跨学科设计、学术理论的深层理解方面,容易出现“伪专业”现象,生成的数字内容可能会停留在“表层科普”“表面正确”,难以触及学科专业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涉及人文、历史、政治、文化等领域时,若大数据中存在错误价值观因素,则容易带来意识形态风险。为此,只有筑牢内容安全规范防线,才能更好地做好创新表达。

  处理好传统出版与数字化融合的关系。传统出版以纸质载体为核心,数字化并非对传统出版的替代,而是“内容形态、服务模式、产业生态”的融合升级。一方面,要保留出版业在内容策划、编校质量、内容权威上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拓展教育出版与服务的边界,形成“纸数融合、OTO联动”的新形态,支持教学教研、备授课、个性化学习等环节的一体化应用。

  处理好数字资源建设的基础性与特色化关系。当前,全国各地教育出版主体与高科技应用公司正发挥各自优势,着力构建差异化的数字教育服务体系。这一过程中,需建立健全“国家主导、区域协作”,“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承担顶层设计、标准制定与资源统筹归集等核心职能,以“标准化资源共建共享”筑牢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基础;出版发行单位则需聚焦区域性、特色化优质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延伸数字产品服务链条,打通基层应用堵点,形成“国家保基础、区域显特色”的协同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上海书展现场
   第03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4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产业观察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专题
   第09版:专版
   第10版:出版报道
   第11版:出版报道
   第12版:分销新视野/创新营销人
   第13版:精品精荐
   第14版:访谈
   第15版:精品精荐
   第16版:精品精荐
   第17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18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19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20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广告
   第21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广告
   第22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23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24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广告
   第25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广告
   第26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27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28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29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综合
   第30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31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
   第32版:2025南国书香节专刊/广告
   第33版:中缝
   第34版:中缝
构建服务“五育并举”的教育出版新范式
文化出海对出版“走出去”融合创新的启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产业观察06构建服务“五育并举”的教育出版新范式 2025-08-15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