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9月13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二十四辑专家论证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共38位专家学者参会。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出席并致辞,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李霞主持会议。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81年开始结辑出版,历经40余年,凝结着几代学人和出版人的心血,是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翻译工程。
顾青在致辞中提到,“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2024年已发展壮大至1000种,当前,丛书正站在迈向2000种的新起点上。此次评审书目多源自商务印书馆两大产品线群——“大师文集”与各学科主题译丛,从中优中选优,大部分图书已经通过学界验证与市场检验。在选目时,编辑部门除了秉持“名家、名著、名译”的一贯原则,也响应新时代的号召,力求使丛书的视野更开放,学科更全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雷磊、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韩东晖代表与会专家发言。雷磊在发言中从译者、论证专家、中国学者三个身份的角度谈了对“汉译名著”这项事业的理解。韩东晖认为,如今“汉译名著”的翻译将进入数智时代新阶段,建议未来依托商务印书馆的资料库做好智能化转型,加强数智时代翻译研究。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按学科分组对“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二十四辑备选书目进行了论证。此辑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从1000种向2000种迈出的坚实一步。
又讯 同日,在万圣・优盛阅读空间,商务印书馆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两位教授为读者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博物学家传记译丛”主编、博物学家刘华杰与伦理学家何怀宏围绕新书《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和《梭罗传》,以“人与自然”这一永恒命题为切入点,对博物学的定位、价值、生态伦理及未来文明走向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张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