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长春市北书房・新华诗歌书店业务经理)
2025年1月,经过改造重建的长春市北书房·新华诗歌书店正式开门营业。这间书店所在的建筑前身是满铁图书馆旧址,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长春设立的图书馆,最初服务于满铁职员及殖民时期的日籍居民,兼具文化传播与殖民统治工具属性。该建筑风格融合了日式简约与欧式古典元素,是长春市现存为数不多的历史保护建筑之一,承载着城市近现代史的重要记忆。
在改造过程中,书店团队始终以“保护历史原貌、适配现代需求”为核心原则,实现了老建筑与现代书店功能的有机融合。一方面,改造严格保留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包括外立面的砖墙体、特色造型等核心元素,确保老建筑的历史辨识度不被破坏;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与设施:通过智能灯光系统营造适配诗歌阅读的氛围,设置互动诗歌墙增强读者参与感;考虑到老建筑的承重限制,采用轻钢结构搭建活动区,既满足空间使用需求,又未对原始建筑结构造成损害;同时,在窗边设置阅读卡座,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让读者在光影变幻中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碰撞。
此外,书店内专门设立“文学客厅”,为社会各界人士举办讲座、研学等文化活动提供专属空间,进一步拓展了老建筑的文化服务功能,使其从单一阅读场所升级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作为新华书店与老建筑结合的典型案例,北书房・新华诗歌书店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集中在如何平衡老建筑保护与书店空间创新转型上。作为历史建筑,其结构和外观有严格的保护要求,而书店的功能又需要现代化的设施和布局,与现代书店对开放式空间、现代化设施的需求产生矛盾,导致在改造过程中面临诸多限制。同时,书店的后续运营中,老建筑的日常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进一步加重了书店的运营压力。这些问题也反映出,老字号书店在融入现代城市文化生态时,面临着如何在坚守历史文化传承的同时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困境。
新华书店入驻老建筑的模式,对激活城市闲置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这种模式让老建筑重新焕发生机,避免了闲置与荒废,如满铁图书馆旧址因成为诗歌书店而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同时,在改造过程中对历史元素的保留,使得城市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将老建筑所承载的地域文脉与现代书店的文化传播功能相结合,让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气息紧密串联,使老建筑成为承载地域文脉的“文化地标”,为城市更新注入“人文温度”,促进了城市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