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成长教育·教材出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 出版机构如何抢滩人工智能教材市场?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8-29(28).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版机构如何抢滩人工智能教材市场?
  接力出版社在广西南宁建成国内第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教材课程的中小学人工智能体验馆

  近两年,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到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再到各地教育部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方案相继出炉,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推广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之下进入“快车道”,人工智能教材板块也由此进入新发展期。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  言

  政策催生人工智能教材发展活跃期

  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通知》鼓励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该政策一经出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发布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规划和课程方案。政策与需求的推动,使得人工智能教材发展赢得了利好空间。

  据了解,今年2月以来,接力出版社的《人工智能》教材作为国内较为成熟完善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分别以教材图书租型合作、研学体验馆建设、数字化平台(AI教室)共建等多种形式与多个省份的出版社合作,落地广西、湖南、云南、河北、贵州、湖北等地,成为接力社目前覆盖面最广的地方教材。

  虽然一些地区政策不明朗、财政资金不足、学校需求不明确、专业师资不足和设备不齐全等原因引发了部分出版机构的观望,但总体表现仍趋向活跃。相关出版机构加大人工智能教材出版力度,新教材逐步面市。据广东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首席信息官夏丰介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后,该社正式启动人工智能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项目,目前已完成全部书稿编审校工作,处于宣传推广期和印前准备阶段。接下来,该社将继续完善人工智能教材及其配套资源,同时积极沟通各地教育部门,寻求落地路径。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上,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的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大中小一体化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材”正式发布。

  事实上,针对大中小人工智能教材,部分出版机构通过前瞻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特色化的出版成果。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总编辑蒋婷表示,该社的《人工智能》系列教材(3册)于2021年出版,目前已在浙江、河北的百余所学校应用,年销售码洋约500万。其影响力已延伸至海外,中文版、英文版成功输出马来西亚,各语种首印3000套,成为该国首套覆盖小学至初中的系统性AI教材,形成版税收入近4万元。今年,该社计划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出版该套教材,进一步拓展该教材的使用地区。

  清华大学出版社在人工智能教材方面布局较早,先后出版上千种人工智能方向的教材。清华大学社首席策划编辑、职业教育分社社长白立军表示,2025年,该社人工智能产品主要为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教材,以及贯穿大中小学的人工智能产品线——在本科教育方面继续把目前的产品线补充完整,如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教材;在职业教育方面继续开发人工智能通识课和专业课方面的产品,如曾文权教授的相关人工智能教材;在基础教育方面,开发相关小学和中学的人工智能产品,如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产品。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科瀚伟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教材出版领域形成多领域覆盖、多层次渗透、多主体参与的特点:从高校专业建设到职业教育,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教材体系逐步完善。目前,该公司已推出多版本、不同适应度的人工智能相关教材几十种,教材销售已覆盖全国20余省份百余所高校几十万册。 

  构建教材为中心的高质量服务资源

  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服务资源,人工智能教材的高质量建设是重中之重,如何做?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研发、高质量落地——接力社针对人工智能教材确立的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性的共识和担当。据接力社副总编辑刘蓉慧介绍,2019年,接力社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专家团队,研发面向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的中小学《人工智能》系列教材(11册)。该套教材由我国人工智能领军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徐志伟研究员主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序,并于2020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审定成为地方教材,是全国最早经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地方教材之一。随后,该社持续深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以“人工智能+出版”为牵引,打造涵盖“教材图书、仿真平台、芯片硬件、课程资源、竞赛评测、研学体验”的K12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全栈生态。

  在环节落实上,各出版机构强化高端引领、实现精细把控。浙教社的《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的编写团队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教研员、资深一线教师,由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王万良教授领衔主编。清华大学社一方面积极参与教育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教材建设,如在人工智能领域“101计划”牵头人郑南宁院士的支持下积极推进一流人工智能教材建设;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研究带动教材建设,如通过与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合作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体系,基于课程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教材。据浙大社教材分社社长柯华杰介绍,为了保障人工智能系列教材高质量出版,该社实行全流程、高负荷的“盯、关、跟”策略——全时段、全流程都有专业团队“盯”紧;教材内容的编排设计、修改调整都有资深编辑“关”注;教材出版后的宣传推广、订购发行活动都有业务人员“跟”进。特别是在浙大版《人工智能通识基础》系列教材的编写出版过程中,团队每周四晚上9点组织一次线上会议,对每一周的教材进展情况进行“盯、关、跟”,创造了最短时间高质量完成一部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全过程的佳话。

  从目前情况看,以人工智能教材为中心,体系化资源、生态性服务会成为人工智能教育服务领域品牌化发展和竞争的一大方向,而多元的新技术应用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这也是出版融合发展的必要选择。清华大学社利用大模型技术,打造配套图书智能体的高质量人工智能教材。例如,针对曾文权教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利用“知行大模型”,充分发挥AIGC的作用,采用“预设+生成”设计教材内容,采用“问答式、探究式、交互式”实现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采用“大模型智能体”实现生成个性化教学资源、智能辅助实训与智能评价。

  浙教社围绕人工智能教材提供数字化融合一站式课程方案。教材配有相应的数字资源包和活动手册,数字资源包内含教材中实验项目的完整程序模块、搭建步骤视频、应用体验视频、Python基础知识及测试题参考答案等,便于师生选用及参考,有助于促进各地区人工智能教育的均衡发展。

  对接力社而言,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数字化融合发展,体现了其坚持自主开发和普惠普及的原创精品出版理念。围绕《人工智能》教材,该社持续开发相配套的芯片硬件和学习平台。今年自主开发的虚拟仿真平台(AI教室),能够集成八大核心功能并配套一体化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课程体系,以公益普惠的方式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目前,该社携手各相关省份合作伙伴开展AI教室共建合作,同步对接各相关省份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课程大纲和政策要求,形成“1+1+N”(1套教材+ 1个虚拟仿真平台+ N种课程方案)的合作模式,助力各相关省份合作伙伴以人工智能教材出版为契机进行数字化转型,创造新的增长点。(下转第28版)  (上接第25版)

  从服务性和系统化两方面提升营销深度

  在推广方面,各相关机构根据自身人工智能教材的特色探索针对性、分层次、多元化的营销举措,通过深度和系统地服务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优化营销内涵和效果。

  一是多角度深度服务人工智能的教学发展,是教材推广的关键抓手。浙教社针对人工智能教材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提供服务支撑,首先,配合浙江省内相关教育部门推进人工智能基地校建设,为学校提供人工智能课程方案设计,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其次,是因地制宜为教材使用地区的教师举办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提升人工智能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效果;再次,协助提供关于“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相关课程及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拓展能力。据白立军介绍,为了提高一线人工智能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清华大学社依托名师和名作者召开人工智能研修班,通过研修班推广人工智能教材。这些研修班小而精,一般60人左右,教师如果对专家的授课内容非常认可,会选用图书作为教材。

  二是对内持续构建丰富的配套资源与服务体系,对外联合多方合作力量,多渠道、多媒介充分激活教材营销空间。北京科瀚伟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娜表示,该公司从以下方面不断优化产品配套体系: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提供与教材配套的PPT课件、项目案例库、微课视频、在线实验环境/模拟器等,确保资源易获取、易使用;建设硬件与平台弹性资源——尽量避免硬件依赖,通过内容设置和教学资源配备,增加教材适用面;持续更新与技术支持——以教材为单元建立专门的反馈渠道,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内容和资源,快速响应教师遇到的问题。同时,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渠道伙伴协同,推动营销实现多方位覆盖。比如,线上发布AI教材推广页面并提供样章试读、教学资源等,线下参加教育装备展、教育信息化论坛等进行现场展示和互动体验。在合作方面,与各地教材发行商、教育技术服务商实施紧密合作,借助其本地化服务网络和客户资源,共同开展区域性的推广活动以及教师培训等。

  三是系统构建推广与服务网络,是品牌深度营销的长远策略。接力社经过5年的探索,针对其推出的中小学《人工智能》系列教材构建起“教材发行、课程服务、赛事评测、研学体验、AI 教室、师资培训、展会论坛”协同联动的宣传推广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今年该社研发的AI 教室,搭配一体化设计的课程资源,可满足中小学校低成本、大规模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需求,也可进一步助力教材的推广应用。在师资培训上,接力社汇聚国内知名人工智能专家、科技创新教育专家,为学校提供课题立项、开课指导、特色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校队建设等专业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出版集团
   第03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出版集团
   第04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优案推介
   第05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广告
   第06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专访
   第07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综合
   第08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优案推介
   第09版:专题
   第10版:现场/第二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
   第11版:现场/数博会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广告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出版报道
   第16版:世界出版
   第1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8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本期关注
   第19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个性书店
   第20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发行研学
   第21版:访谈
   第22版:资讯
   第23版:精品精荐
   第24版:精品精荐
   第25版:成长教育周报
   第26版:成长教育·助学资源
   第27版:成长教育·研学实践
   第28版:成长教育·教材出版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 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精荐
四大维度应对人工智能教材出版难点
文旅高等教育出版从“服务”转向“赋能”
出版机构如何抢滩人工智能教材市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成长教育·教材出版28出版机构如何抢滩人工智能教材市场? 2025-08-29 2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