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中小学《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出版项目
出版机构:接力出版社
项目特色:接力社《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以跨学科教育理念和项目式学习方式编写,围绕计算智能、感知智能等,融入大量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场景。基于教材,接力社开发一系列配套的芯片硬件、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及课程与教学资源,并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平台(AI教室),同时引入青少年工程科技能力评测和“白名单”赛事活动,基于各类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和大模型功能,结合各地文旅资源开发“人工智能+文旅”体验基地及研学课程,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全栈生态。
双效表现:该项目率先落地广东,2021年成为佛山市南海区国家级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试验区指定教材;2023年以租型合作的方式落地湖南;2024年落地深圳、广州,帮助一批试点学校建设校本课程。2024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后,项目以租型合作、体验馆建设、数字化平台(AI教室)共建等多种形式成功落地广西、云南、河北、贵州、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
教材名称: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
出版机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材特色:丛书依托清华大学科研优势,由张钹院士领衔专家团队倾力打造,内容遵循学生认知特点;构建从小学到高中、大学螺旋式上升的完整学习路径,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方法、典型应用与前沿动态;融入跨学科视野,整合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丰富配套数字资源和实践手册,支持师生高效互动与协作问题解决。
双效表现:中小学分册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示范课程,通过北京市智慧教育平台等市级平台支持各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开课。目前该系列图书中的《人工智能通识(小学版)》《人工智能通识(初中版)》《人工智能通识(高中版)》已成功实现版权输出,即将推出繁体版和英文版,为全球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优质中国方案。该系列中《图解人工智能》等图书年销量过万册。
教材名称:《人工智能与科学之美》
出版机构:科学出版社
教材特色:产品引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和新应用案例,阐述人工智能原理、方法和应用;结合案例帮助读者学习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增强应用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政元素贯穿始终,培养读者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配套教学资源丰富,可在智慧树平台选择编者开设的“人工智能与科学之美”课程深入学习。
双效表现:教材销售覆盖湖南、北京、湖北、江苏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全国200多家高校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被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评为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优秀教材二等奖。目前已由湖南省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参评“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材名称:《人工智能通识基础》系列教材
出版机构:浙江大学出版社
教材特色:这套教材是浙江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按照不同学科专业分层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的配套教材,教材分为理工农医版、社会科学版、人文艺术版、大模型篇4册。理工农医版详述人工智能理论、应用及其技术算法;社会科学版培养学生运用AI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人文艺术版侧重科普教育,用通俗语言介绍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大模型篇聚焦技术应用,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能用来做什么”和“如何高效使用”。
双效表现:该教材首创按学科大类分层次分版本同步出版且配齐数字资源、习题、实践案例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材体系。该系列销售5万册,销售码洋250万。
教材名称:《人工智能》系列教材
出版机构: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材特色:教材从生活场景导入,深入浅出介绍人工智能基本原理,以及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概念,进而思考人工智能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导学生感受AI魅力。
双效表现:该教材入选“浙江省科协重点科普项目”“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教科研项目”,获浙江省计算机学会、浙江省计算机行业协会2021年度优秀专著与教材奖。目前教材已在浙江、河北百余所学校应用,年销售码洋约500万。其中文版、英文版成功输出马来西亚,成为该国首套覆盖小学至初中的系统性AI教材,目前已形成版税收入近4万元,入选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