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旅游分社社长)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文旅高等教育出版肩负着推动文旅专业建设、课程优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旅游分社在过去10年间,积极探索从传统的知识传递“服务”模式向现代教育“赋能”模式的转变,全面构建文旅教育出版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五位一体”
服务体系
旅游分社在实践中探索,构建编写指导、出版发行、知识服务、数字转型、IP塑造“五位一体”的生态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于文旅高等教育的发展。
编写指导:多方协同,打造前沿优质内容 高质量教材是文旅高等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教材编写是把控教材质量最关键的阶段。因此,从教材大纲的制定到内容的编排,从案例的选择到知识点的呈现,编辑团队从两大角度严控质量:与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等权威组织共谋共建,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专业发展前沿;遴选国家级教学名师、行业领军学者组建高质量、系列化教材的编委会,统筹和指导教材编写工作,共同审定教材大纲等核心内容。
出版发行:多渠道布局,实现精准触达 目前,旅游分社围绕旅游、酒店学等专业方向,出版400余部教材,贯穿中职、高职、高职本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全阶段,形成全方向、多层次的文旅教材出版体系,服务国内90%以上的旅游院校。分社依托华中出版的线上线下的发行主渠道以及独立创建的“柚书Tripbook”品牌,将主渠道发行和私域推广相结合,通过40余个社群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形成“社群+公众号+视频号”媒体宣传矩阵。
知识服务:延伸服务链条,实现教学能力共建 围绕教材,旅游分社实现100%数字化资源配套;为教师提供课件、试题库等资源,并通过线上“华中文旅云课堂”、课程云培训;线下研修班、研讨会等为教师提供提升平台,将服务重心延伸至教学能力共建。
数字转型:技术驱动,探索出版新业态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整体布局下,文旅高等教育出版的数字转型势在必行。团队对教材进行迭代升级,从配套数字资源到开发集图文、交互等于一体的富媒体、交互式数字教材,满足师生需求。例如,教材《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从配套数字资源的1.0版纸质教材,演变为《大美中国:世界遗产精粹》的2.0版音像产品,并再次升级为3.0版一体化数字教材。
IP塑造:培育品牌矩阵,提升行业影响力 旅游分社精心培育全国旅游教育出版品牌“柚书Tripbook”,通过系列化选题策划、统一视觉识别系统、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建立鲜明的专业形象,提升品牌权威性与美誉度。
打造 “人工智能” 数字教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强力推动,文旅高等教育出版也迎来变革。近两年,旅游分社聚焦数字教材的深度创新与应用,积极探索和打造文旅高等教育出版“人工智能”数字教材。
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变革 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指出,要“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变革”,“完善知识图谱,构建能力图谱,深化教育大模型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旅游分社遴选一批资源丰富、特点鲜明的教材,实现纸质教材向智能交互型数字教材的转化。
自主研发智能化数字教材平台 立足于国家对数字教材平台“自主可控”的战略要求,华中出版组建专业团队自主研发华中云教材平台,包括网络端和移动端两大形态。该平台实现“教、学、评、测”系统化功能,深度融合AI、知识图谱、虚拟仿真等多形态融媒体呈现,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个性化导学,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资源管理与学习阅读体验。
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文旅数字教材实践 依托华中云教材平台,旅游分社立项首批23种文旅类数字教材,目前4种已建设完毕。每种数字教材都针对内容特点和课程要求进行定制化开发。例如,数字教材《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运用沉浸式动态交互技术,设计中国世界遗产的数字交互地图,成为唯一入选“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创新发展会议2024年数字教材典型案例”的旅游类教材。
搭建“融合创新”
赋能平台
专业教师是文旅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旅游分社构建文旅教育服务生态系统,搭建“融合创新”赋能平台,系统性破解教师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关键难题。
赋能文旅高等教育名师打造 在文旅教育服务生态系统的支持下,旅游分社定期举办师资研修班等活动,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其次,协助教师整理总结教学成果,并提供出版和推广渠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成果积累,有助于教师个人IP的塑造和学术影响力提升,有助于文旅高等教育教师成长和发展。
赋能教师数字转型 旅游分社整合优质文旅数字资源,满足教师在不同教学场景下的需求。推广“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并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与指导,提升教师数字技能。如《旅游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采用“理论知识+实践模块+实训平台”模式,联合行业企业开发教材配套版平台,并针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训工具展开培训。
赋能教育部旅游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 跨地域、跨院校的教研协同是提升文旅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部旅游专业虚拟教研室将全国旅游专业高校串联,便捷了院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旅游分社数字教材体系为师生提供了智能化教、学路径,丰富的课程和学习数据为旅游专业和课程知识图谱建设提供了参考。其次,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课程资源,共同为文旅教学资源库建设奠定基础。旅游分社还与虚拟教研室共创共建高质量文旅课程教材,相互赋能。
赋能文旅教研和科研成果转化 教研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当下高校教师的重要诉求,旅游分社对此做了诸多探索:一方面,通过主题策划与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围绕院校文旅专业特色,定向、集中转化优秀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教学大赛、案例大赛等活动为教研成果、实训案例提供展示平台,也为分社集中跟踪专业前沿成果提供路径。例如,分社借助“全国高校旅游学院院长、系主任及专业负责人联席会”征集60余篇中国旅游教育优秀案例。
赋能国际合作与文旅出版物出海 作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华中科技大学社与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等国际一流出版机构在内的70余家国际出版机构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于此,旅游分社也持续开展文旅教育和学术的国际合作,从国外“国家公园”领域的前沿旅游学术著作的引进来,到与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共策的重点教材《研学旅行市场营销》的走出去,借助文旅高等教育出版 “融合创新” 平台持续赋能文旅出版物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