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车桥战役 地方革命斗争史 民俗民风
~~~关键词 黄梅戏 历史脉络 起源研究
~~~
~~~关键词 书法 名家 碑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黄羊山. 黄梅戏起源研究的新高度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8-29(23).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梅戏起源研究的新高度
关键词 黄梅戏 历史脉络 起源研究
  《黄梅戏源流考辨》梅杰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版/80.00元

  ISBN:9787576904093

  ○黄羊山

  小时候本村及周边村庄经常搭台唱黄梅戏,至于唱的什么并不感兴趣,高兴的是图个热闹。及至工作后,时常关注关于黄梅戏的起源及传承问题。在看到更多的资料后,逐渐认识到黄梅戏的成戏应该与传说在黄梅县得道成仙的宋益有关。

  宋益为东晋时福建人,曾任番禺县令、睦州刺史,因不愿做刘宋之官,便拂睦州刺史,挂印而去。此后遍游名山大川,至黄梅县考田山(黄梅山),得一福地,遂在此修炼成仙,历代多有封号,民间习惯称昭德侯(王)、福主菩萨,留有众多古迹和故事传说,尤其是每年都有隆重的祭祀活动。在明清时期的府志、县志里以及一些人的诗句中,都有二十七村轮流接应福主菩萨,建坛设额祭祀,并搭台唱戏酬谢。笔者所在的村庄旧属长安村,为二十七村之一。更有甚者,笔者曾经调查过濯港镇胡牌村(旧属二十七村之网埠村),有一年唱戏要从大年初二唱到清明节,中间还要换戏班子。

  2024年,梅杰关于黄梅戏起源的文章频出。尤其是借助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梅杰搜集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梅杰每有新作出来,我必认真拜读,并与其互动,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今年初,梅杰将其近年文章结集出版,即《黄梅戏源流考辨》。随后在梅杰《黄梅戏源流考辨》的基础上,特地翻看了明弘治《黄州府志》、清康熙《黄州府志》、清顺治《黄梅县志》(在明万历《黄梅县志》残本基础上增编)、清乾隆《黄梅县志》、清光绪《黄梅县志》等,尤其是看了明代嘉兴知府徐霖、黄梅县令曾维伦和黄梅学者瞿九思的相关作品后,确信黄梅戏成戏与祭祀宋益密切相关。

  今将几点思考写出,以供进一步探究:

  黄梅戏因祭祀昭德侯(王)宋益而由村野畈腔登上戏曲舞台。明弘治时徐霖说,秋天收成之后理应先报祀昭德侯;万历县令曾维伦说十月为乡戏,是为了报昭德侯;万历时瞿九思说这戏是艳曲淫词不忍闻、看戏叫人易动心。他们相隔时间不远,可以相互印证。

  黄梅戏中的许多人与事是黄梅县本土的,尤其於老四、张德和、胡彦昌、柳凤英、瞿学富等都是前述的二十七村人,说明当时登上戏台的不是外来的戏曲,而是本土的。

  黄梅戏成戏的年代不迟于明万历年间,与昆曲的成戏时间大体一致,当时仅称其为戏、乡戏、香戏。过去认为黄梅戏形成在清康乾时期恐怕要往前推了。特别要注意的是明万历时,黄梅人石昆玉做过苏州知府,与瞿九思一样与汤显祖关系甚密,石昆玉、瞿九思、汤显祖、黄梅戏、昆曲之间有没有关联,值得深究。从《黄梅戏源流考辨》中可以看到,在晚清及民国时期,黄梅戏在安徽和上海等地饱受打压,但仍顽强生长,也许正是这段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黄梅戏在上海大放异彩打下了很好的观众基础。

  从《黄梅戏源流考辨》中还可以看到,采茶戏的叫法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及乾隆时期,更多的是在乾隆时期,但之前这个戏已经存在百余年了,只是把这一时期的戏叫作采茶戏,如果在黄梅县之外叫则加上地名,称黄梅采茶戏。称为黄梅戏则出现在晚晴,大概是黄梅采茶戏的简称,也比较上口(总不能别的称‌京剧‌、‌豫剧‌、‌越剧‌、‌评剧,‌这个还叫黄梅采茶戏吧)。书中资料还显示,在江西省多称其为黄梅采茶戏,在安徽省、上海市则多称其为黄梅戏、黄梅调,说明这戏是先向南传播,再向东传播。总结来说,在明弘治到清康熙晚期,称其为戏、剧、乡戏、香戏(好比人的小名、乳名);在康熙晚期到晚晴,称其为采茶戏、黄梅采茶戏(好比人的大名);晚晴之后,称其为黄梅戏。

  黄梅戏向外传播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社会分工的过程中,基于祭祀神灵并唱戏的需要,形成了专门的戏剧班社,唱戏是他们的优势。当黄梅县周边也开展这一习俗时,会请已经比较成形的戏班去唱戏。在其他时间这些戏班也会寻求去外地的演出机会以挣钱谋生,再往后演戏之处慢慢地也有人跟着学唱戏谋生。这大概是黄梅戏传播的主要途径,还需深入研究。

  总之,《黄梅戏源流考辨》必将开拓人们的视野,产生新的思路,把黄梅戏的溯源研究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出版集团
   第03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出版集团
   第04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优案推介
   第05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广告
   第06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专访
   第07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综合
   第08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优案推介
   第09版:专题
   第10版:现场/第二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
   第11版:现场/数博会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广告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出版报道
   第16版:世界出版
   第1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8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本期关注
   第19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个性书店
   第20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发行研学
   第21版:访谈
   第22版:资讯
   第23版:精品精荐
   第24版:精品精荐
   第25版:成长教育周报
   第26版:成长教育·助学资源
   第27版:成长教育·研学实践
   第28版:成长教育·教材出版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岭上开遍映山红
黄梅戏起源研究的新高度
绘本里的女孩,如何“跑”出自己的路?
感受书法的永恒魅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23黄梅戏起源研究的新高度 2025-08-29 2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