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宏大叙事中,一部名为《再回首》的行业启示录悄然浮现。这部由何黎明历时15年撰写的文集,用30余篇跨越时空的行业宣言,编织出一幅中国物流业从蹒跚学步到昂首阔步的壮阔图景。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全景式记录了产业进化轨迹,更在于它揭示了中国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此书不仅是行业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未来航向的指南针——物流强,则国强;物流之变,即中国之变。
产业觉醒:从经济配角到战略枢纽的蜕变之路
首篇“观往知来”以极具张力的笔触,为读者提供了物流业发展的宏观视角,点明了中国物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发展质量上所作出的努力,解构了中国物流业从“十一五”到“十四五”的基因突变。
战略跃迁:在变革浪潮中重构产业DNA
“战略前瞻”篇聚焦于物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应对“中速增长阶段”的挑战、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物流业“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等,作者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策略,旨在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展现了作者对物流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思考。
企业进化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螺旋中成长
“企业寄语”篇犹如一部微观经济史,记录了顺丰、三通一达等物流巨头的进化密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被作者解读为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期,陕西省物流集团借势“一带一路”打造的跨国供应链,正是这种政策与企业战略共振的典型案例。企业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质量(时效、绿色化)、全球化布局(跨境物流)、定制化解决方案(To B供应链),快递系(通达系)、电商系(京东、菜鸟)、跨界巨头(美团即时配送)形成多元竞争格局。企业战略分化加速行业分层,但同质化竞争仍未根治,利润空间持续承压。据此,作者提出了“物流企业国家竞争力”的原创概念,通过对比联邦快递支撑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案例,论证了中国物流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治理的必然性。这种将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嵌套分析的视角,彰显出作者宏大的学术格局。
学术破壁:构建中国特色的物流理论体系
“学术观潮”篇打破了行业研究的窠臼:分析了物流业学术研究在供应链协同整合、降本增效、智慧物流等方面的新趋势和新热点,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物流业的理论创新,也有助于指导物流业的实践发展;探讨了物流业学术研究的新趋势和新热点,以及学术研究对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针对“国九条”政策效应的计量分析,作者开创性地运用新结构经济学框架,论证了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动态平衡。
行业观察:多维度解构物流生态的进化图谱
“行业观察”篇通过对智慧物流、采购与供应链、国际视野、区域物流、大宗商品物流、行业物流等多个领域的深入观察和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中国物流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这些观察涵盖了物流技术的创新应用、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升级、物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等内容,不仅反映了物流业在不同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更为我们理解物流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视角。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物流业正不断融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理念。智慧物流的兴起、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以及物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等趋势,都为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作者观察到了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如智慧物流的蓬勃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同时也指出了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如成本上升、效率低下等。针对物流业面临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推动物流全链条降成本、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等,这些方案有助于推动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图景: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性
收官篇“新年祝语”以年度总结与展望为载体,传递行业攻坚克难、服务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的使命感,超越了常规的行业展望,构建出物流强国的三维坐标:以RCEP为经度的区域物流网络,以“双碳”目标为纬度的绿色物流体系,以数字孪生为高度的智慧物流生态。这一篇章为读者提供了物流业发展的时间轴和情感纽带:通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同时,新年贺词中的鼓舞和期许也为我们注入了前行的动力和信心。
《再回首》以6篇主题构建了一幅中国物流业的“生长图谱”:从政策驱动到创新引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从本土竞争到全球博弈。15年来,物流业以“基础设施”身份托举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书中展现的行业洞察力证明: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物流已不仅是商品位移的管道,更是重塑全球经济规则的战略性介质。这部沉淀15年而成的行业沉思录,注定将成为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密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