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天
近年科普书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以成人为主要阅读对象的科普书,虽然稳步增长,其市场占比仍然比较有限。在信息碎片化、娱乐化的快节奏时代,阅读科普书已经不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的唯一选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快速获取大量信息。相比之下,阅读一本科普书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提供了更多更具吸引力的消遣方式,科普书的传播和推广也充满了挑战。但自然图鉴类科普书依然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
以译林出版社的《云彩收集者手册》为例,该书介绍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并配有精美摄影图片,读者可以通过该书了解这些云彩的名称、特征和形成原因,并根据这些信息鉴别自己在现实中观察到的云的种类。有趣的是,书中为每一种云都设置了一张“观察卡”,让读者可以对自己观察到的云彩种类进行“打卡”,还可以根据云彩的稀有程度计算分数,和家人朋友进行比赛。该书曾多次加印,并在出版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占据当当科普读物畅销榜排名第一的位置。这种互动感弥补了书籍载体本身相对单薄的形式,同时自带一种让人“走出门”的气质,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现实成为书籍内容的外延。
自然图鉴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或照片和简洁的文字描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日渐缺失的与自然间的联系。同时也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作为国内最早的鸟类图鉴之一,湖南教育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可以说是为前几代中国观鸟者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书,也对国内观鸟活动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前些年该书的第二版也已经引进出版,同样有着相当不错的销量。
当然,目前自然图鉴类书籍的出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本版自然图鉴在市场中占比仍然较小。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图鉴出版难度大,不仅组稿周期长,审稿难度也大,对于编辑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很多时候需要出版社长时间、大规模进行投入。以几乎已经成为鸟类爱好者的必备书,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图鉴》为例,这本书涵盖了中国境内几乎所有的鸟类种类,作者团队对每种鸟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出版方还专门组织画师团队为1000多种鸟类进行绘图,以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了解各种鸟类。这些精确的描述和高质量的图片极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和使用体验,使其成为科普图书市场中的热门选择,在众筹期间就已经成为现象级产品。但该书从策划到出版,花费了近10年时间,出版方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经济成本。这在讲求高效率出版的现在,是极为难得的。
其次,在出版自然图鉴时,考虑到读者群体的规模,大部分出版方会选择一个尽量大的地理范围,如“全国”甚至“全球”。但其实地方性自然图鉴有着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它不仅能够记录和展示地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还能增强地方居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地方自然教育事业发展。例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北京册)》,详细记录了北京常见及特有的植物种类,为北京乃至华北对植物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重要的野外识别参考。尤其是对于刚刚入门或入门不久的非专业爱好者而言,地方性图鉴(如“北京册”)通过缩小收录物种的地域范围,有效地集中了物种选择,大大降低了读者对于图鉴查找使用的门槛。应该说地方性图鉴的传播,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地方的自然资源,从而对其产生关注。但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这类图鉴的出版尤为困难,往往需要更多的资助和扶持才能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自然图鉴科普图书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云彩收集者手册》和《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自然图鉴的成功,充分展示了自然图鉴在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公众兴趣方面的独特优势。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日益加深,自然图鉴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高质量的自然图鉴问世,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知识盛宴,也为科普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世界图书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