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婷(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总编辑)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在实际出版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教材修订及数字资源更新需要与时俱进;目前我们的人工智能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因依托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偏重编程教育,对外部硬件及设备有一定的依赖性。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尽可能打破资源边界,如与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合作,整合资源,将课程教材与平台相连,与最新的人工智能科研成果相结合,实现人工智能教材立体化建设。
夏 丰(广东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首席信息官)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出版目前面临两大主要问题:一是内容编写依据问题。目前,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相关协会组织发布了多份人工智能教育文件,但主要都是框架类要求和建议,教材编写内容以何为依据,并没有统一、严格的要求。因此,各教材编写组主要依照自身的理解自行编写教材,其所编教材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是否适合推广值得探讨。二是教材落地政策问题。有些教材是依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要求进行编写,但其落地政策并不明确,包括是否作为地方教材进行送审、是否列入教材目录采购名单、是否提供经费支持、是否有课时支撑等。因此,许多教材编写之后难以落地,无法为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助力。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落地实施政策;从国家层面开设一个人工智能线上课程平台供师生选用学习,各教材版本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内容转化为线上课程,上传到平台上。
白立军(清华大学出版社首席策划编辑、职业教育分社社长)
面向高等教育的人工智能教材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在高等教育中,适合作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教材比较少。据一线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师反映,找一本能够兼顾理工、文科类的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比较难。特别是对于文科类学生来说,若教材中涉及数学公式和程序设计内容,学起来有难度。二是人工智能教材存在同质化现象。通过网站查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方面的教材比较多,并且同名书的内容有时相差不多。三是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教材同质化明显,但有的细分领域的相关人工智能教材还是奇缺。例如关于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安全方面的教材比较少。针对这些问题,出版社可以根据学校的层次,基于课程体系分类建设人工智能教材,这样不但能避免人工智能教材同质化,还能健全人工智能产品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柯华杰(浙江大学出版社教材分社社长)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发展速度太快,人工智能教材出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与时间赛跑,要不断奔跑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修订更新教材的内容;而出版是一件非常严肃且“较真”的事,稍不抓紧,可能就会错过机会,丧失竞争优势。另外,高校教材出版领域还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形势。在人工智能如此热门的时期,必然会有大量的出版社争相出版同类品种,最终可能导致低效重复和无序的竞争。
李 娜(北京科瀚伟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于主体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校教材和职业教材,技术、平台更新快,相关教材需要快组快出;对于部分章节或者实验实训融入了人工智能的教材,文图视频互生,可能会涉及版权问题、伦理问题。在内容方面,内容同质化严重,大量教材集中于AI工具应用,如ChatGPT、AI绘画等,缺乏垂直领域深度;部分高校教材过于理论化,而职业教材缺乏技术深度。在配套资源方面,配套资源静态化,案例、工具版本过时,影响学习效果。主要有三个方向的建议:一是配套动态资源——数字教材实时更新:嵌入在线社区、微课视频等;建立“基础理论+云端案例库”模式,案例库按月更新。二是轻量化出版:将核心理论固化为纸质内容,工具操作指南以电子附录形式提供。三是跨界共建平台,出版社、高校、企业联合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