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经典 青年 《共产党宣言》
~~~关键词 剑桥大学 文化交流 教育思考
~~~关键词 宋初三先生 宋明理学 中国思想史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网络小说 纸质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李向午. 文化桥梁 文明互鉴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8-29(2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桥梁 文明互鉴
关键词 剑桥大学 文化交流 教育思考
  《剑桥彩色笔记》张惠芳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版/88.00元

  ISBN:9787215137325

  ○李向午(河南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我和张惠芳老师系颍川乡党,老家距离不过6公里,但早年并无过多交往。读过其作品,了解到她是河南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报告文学集《船夫曲与玫瑰花》,人物特写集《崇高的爱》,散文集《生命圈危机》等作品,其散文《太行青松》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我到河南人民出版社工作后,与张老师接触渐渐多起来,她的大才、大爱、大义时常令我敬仰和感动,也逐渐熟悉起来。2002年她与王昉合著的《人民记者穆青》获得第14届中国图书奖,2013年两人合著出版的《人民记者穆青传记》和2014年共同编著出版的《穆青自述》,分别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两人又合著《勿忘人民——人民记者穆青》电视剧本,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列入全国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本。2022年两人共同整理出版穆青摄影散文集《绚丽的祖国》。

  我在惊诧一位八旬作家的创作热情和精力之余,更多的是感悟到:其作品中蕴含着对生命的沉思和对生活的挚爱。近日,其新作《剑桥彩色笔记》出版。张老师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感,打造出一部融合文化观察、教育思考与人文情怀的跨界佳作。这既是对剑桥大学城这一文化圣地的深情礼赞,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微观缩影。

  该书的独特价值首先表现在“探索者”视角下宏阔历史背景里的剑桥精神解码。

  作者以“‘老’小学生”的谦卑姿态和纯真的童心,带着“渴望而好奇”的眼睛,深入这座拥有800年历史的文化圣地,字里行间充盈着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作者将科学史、文学史、文化史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讲述了剑桥人镌刻中国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诗碑、栽种金柳的故事,拍摄了吴为山创作的孔子塑像。这些生动的场景证明中华文化已融入剑河文化的统一性、连贯性与变化性中,形成“变化的同一”。

  剑桥大学是教育圣地,以拥有牛顿、达尔文等众多科学家和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享誉全球。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思考着教育这样一个大课题。书中对比中英教育差异的案例生动而鲜活。参观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建的工厂与社区遗址时,作者注意到教室的布置:长条木桌、地图、大地球仪、不同于中国的算数“算盘”,墙上有动物绘画、油画及中国历史图示,后方艺术走廊里还有学生演奏乐器。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在当时是有极大进步意义的。谈及达尔文的求学路,作者指出他是反抗旧教育的典范。遵从父命进入爱丁堡大学学医却兴趣全无,厌恶“填鸭式”教学对创造力的束缚,转而参与自然科学研究,在显微镜下观察海洋生物并纠正前人错误。即便后来被迫遵从父愿进入剑桥大学神学院攻读学位,他仍坚持观察自然,追寻内心热爱,完成航海考察壮举,并写下巨著《物种起源》。作者还叙写了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当地华人刊物《剑河风》主编湘渝女士是怎样培养女儿考入剑桥大学的。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说,作者的创作,可谓“跨文化书写实验”。受伍尔夫“意识流”创作观影响,作者以“印象派”笔法记录剑桥的四季光影。她不仅以文字记录感悟与哲思,还拍摄了大量精美图片。这些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成为该书一大特色,让读者能透过作者的独特视角,感受剑桥大学城与英伦风情,促进文化交流。

  该书的独特价值还表现在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双重叙事,把个人体验与中英文化交流交织在一起。

  在书中,作者巧妙地突出人物,生动讲述人物故事。借儿子访学之机,作者在2016~2019年3次深度驻留剑桥。书中重点讲述李约瑟研究所和李约瑟创作《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皇皇巨著的故事。8年前,我曾随团到访过这里,与当时研究所的几位学者进行了交流。李约瑟曾任英中友好协会会长,自喻“中英文化之桥”,提出“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希望研究所成为各国学者交流的宝库,促进世界大同——这一理想至今仍是学者聚集于此的初衷,尤其吸引着中国年轻学者。除记述李约瑟等大家,作者还关注文化交流的细微之处:在河南老乡的面馆吃烩面、观看当地华人组织的端午节龙舟赛、参与《剑河风》诗会等,展现了海外华人文化圈的蓬勃活力。

  此外,书中还有国家层面的外交叙事。作者在《后记》中插入“里斯本丸事件”(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历史),与当下中英关系形成呼应。作者借新华社报道引出当代“文化桥梁”人物——如翻译家弗格森、摄影师康诺利,构建起“民间外交”的延续性。

  相较于其他文化散文,张惠芳的写作更贴近普通读者的认知。《剑桥彩色笔记》的独特价值,在于通过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在剑桥光影中追溯先贤足迹,在文化对话里触摸文明肌理;更在于通过浸润着人文哲思与文化诗意的笔端,以散文的轻盈承载文化的厚重,为“文明互鉴”留下充满温度的注脚。

  正如作者所言,人生是内与外的互动,唯有不断扩大内在空间,才能将外部世界的千山万水内化为灵魂的养分。《剑桥彩色笔记》正是这样一场永不落幕的精神远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出版集团
   第03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出版集团
   第04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优案推介
   第05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广告
   第06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专访
   第07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综合
   第08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优案推介
   第09版:专题
   第10版:现场/第二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
   第11版:现场/数博会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刊/广告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出版报道
   第16版:世界出版
   第1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8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本期关注
   第19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个性书店
   第20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发行研学
   第21版:访谈
   第22版:资讯
   第23版:精品精荐
   第24版:精品精荐
   第25版:成长教育周报
   第26版:成长教育·助学资源
   第27版:成长教育·研学实践
   第28版:成长教育·教材出版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贴近青年 引领青年 赋能青年
文化桥梁 文明互鉴
对数书合刊出版现象的思考
在书页间绽放文化复兴之光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24文化桥梁 文明互鉴 2025-08-29 2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