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教育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文旅融合趋势的持续增强,研学项目已成为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拓展边界的重要抓手。各地发行集团积极探索特色研学之路,推动教育服务延伸,拓宽业务范围,探索更多“书+N”模式等。商报持续对部分发行单位的优秀研学案例整理刊发,为书业研学经营提供创新经验。
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
“一本书的诞生”主题研学串联出版发行特色资源
亮点 项目以新华书店为依托,以印刷厂、物流配送中心、新华书店门店为研学基地,打造独属于出版发行业的特色研学课程。
成绩 2024年至今,“一本书的诞生”主题研学项目开展研学活动10余次,参与学生600余人,活动范围覆盖吉林省;项目被收录入《研学长白山课程指导手册》一书,受到专业认可和更多关注。
在吉林省,一场以“一本书的诞生”为主题的特色研学项目正悄然走红。由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精心打造的这一项目,以新华书店为依托,将印刷厂、物流配送中心、新华书店门店串联成独特的研学基地,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段融合探索与学习的奇妙旅程。
依托新华书店特色资源,打造独特基地。“一本书的诞生”主题研学项目自2024年开展以来,已成功举办10余次研学活动,吸引了6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活动范围广泛覆盖吉林全省。
图书作为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精神文化载体,看似寻常,却蕴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深深激发着学生们的求知欲。“一本书的诞生”主题研学项目抓住这一点,通过集体参观、小组合作、个人体验等丰富多样的环节,让学生们深入探寻一本书从创意萌芽、作者写作、编辑加工、制版印刷、装订成册,到物流配送、上架销售的完整旅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知识与原理,更将国家现状、历史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有效加强了对出版印刷等文化产业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培养了科学兴趣。
打造全产业链课程,解锁图书完整生命旅程。该研学项目的一大亮点在于直击图书生态的全产业链,精心设计了三个特色课程,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图书的“前世今生”。部分课程在长春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展开,编辑详细讲解了图书从“简装”到“精装”的工作流程,让孩子们对图书诞生有清晰的认知。孩子们还能拿到“校对稿件”,亲身体验编辑工作的严谨与细致。“参观新华印刷集团厂史陈列室时,孩子们通过照片墙和历史物件了解公司的成长历程及辉煌时刻,并且边听、边记、边写,完成研学手册的趣味知识填空,了解整书印制流程、印刷机器及原料,培养环保意识,让新知识深深扎根。”该研学项目负责人介绍道。通过该研学课程,能让孩子们亲身体会、认识不同的印刷机器及产品,亲眼见证一本书从纸张到装订成册的全过程,尤其是看到手中的教材书如何制作,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此外,研学项目还组织参观物流配送中心,学生们在这里了解收货、录入、分流、存储、拣选、包装及发运等物流工作的操作流程,激发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多学科交融,实践中培育综合素养。“一本书的诞生”主题研学课程巧妙融合了科技、历史、文化、国情、环保等多学科内容,配合实践体验、动手制作、互帮互助、思考互动等环节,让孩子深入了解图书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多种技能。最为重要的是,本课程具有出版发行业的独特属性,是其他行业或研学机构无法复制的,这使得课程不仅意义非凡,而且独具特色,更容易推广实施。
目前,“一本书的诞生”主题研学项目仍处于推广期,但从当前省内各学校及专业研学机构的积极反响来看,该项目具有可预见的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专门成立文旅研学中心,办理旅游经营许可证,抽调各部门优秀人员专职拓展业务,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优质可行的多种研学线路课程。同时,集团向吉林省内49家子公司下达研学任务指标,并支持子公司设立文旅营业部,在吉林全省范围内全力推进该研学项目。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一本书的诞生”研学课程项目凭借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被收录入《研学长白山课程指导手册》,赢得了专业领域的高度认可,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未来,该项目必将成为吉林省特色研学项目的首选课程,为更多学生带来精彩的文化探索体验。(张绮月 采写/整理)
江苏凤凰新华淮安市分公司
“寻脉淮安,阅见未来”主题系列研学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互融
亮点 项目整合多元地标资源,设计“行走的思政课”四条精品线路,融合红色教育、非遗体验、自然探索与科技互动,带领青少年走进历史现场、红色场馆与特色乡镇,领略淮安文化魅力,传承革命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地域标识性的研学品牌。
成绩 截至2025年4月,“寻脉淮安,阅见未来”主题系列研学活动共开展26场次,累计服务逾1万人次,完成研学销售81.59万元。
自2024年研学项目开展以来,江苏淮安市新华书店充分挖掘淮安深厚的属地文化内涵,巧妙借助“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这四张文化名片,精心打造“寻脉淮安,阅见未来”主题系列研学活动。项目以全景式文化巡礼备受瞩目,现代化文旅地标“方特东方欲晓”与西游乐园,则通过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属地文化深度挖掘,构建特色研学矩阵。项目以淮安“四张文化名片”为核心,精准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将“伟人故里”的红色基因、“运河之都”的历史底蕴、“美食之都”的民俗风情、“文化名城”的非遗传承有机融入研学线路。从河下千年古镇的漕运文化探秘到《北上》运河文化的文学寻踪,从刘老庄烈士陵园的红色实境课堂到西游乐园的传统文化创新体验,形成“历史+红色+自然+科技”的立体化研学场景,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深度感知淮安文化的多元内涵,打造极具地域辨识度的研学IP,解决传统研学“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问题,彰显文化传承与在地教育的独特价值。
红色思政创新赋能,打造沉浸式育人课堂。项目创新推出“行走的思政课”四条精品线路,以周恩来总理家乡淮安为起点,串联红色场馆、非遗体验点与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将革命历史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培育有机结合。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互动体验等形式,让青少年在“走近周恩来的红色足迹”中感悟革命先辈精神,在非遗手作中触摸传统文化温度,在特色乡镇调研中感受乡村发展成就。此外,项目携手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开展研学班开班仪式,引入高校资源赋能思政教育,构建“高校引领+在地实践+青少年参与”的立体化思政育人模式,强化研学活动的思想性与教育深度,成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生动课堂。
多元场景融合设计,促进核心素养提升。该项目研学线路覆盖历史人文(河下古镇、运河文化、板扎非遗)、红色教育(烈士陵园、苏北小延安、伟人纪念馆)、自然生态(钵池山景区、白马湖、湿地景观)、科技体验(“方特东方欲晓”、西游乐园、美术馆)等多元场景,采用“实地考察+项目式学习+非遗体验+互动研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例如,在河下古镇开展“运河商帮文化探究”课题,在白马湖进行生态保护实践,在“方特东方欲晓”通过沉浸式演出理解革命历史,让青少年在跨学科、跨场景的体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这种“文化解码+实践赋能”的设计理念,精准对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教育目标,为青少年提供立体化成长平台,显著提升研学活动的教育实效。
社会协同与示范效应显著,兼具品牌价值与社会效益。项目联动政府部门、高校、中小学、文旅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文化机构主导、教育系统支持、社会力量协同”的研学生态。例如与地方文旅局合作开发非遗课程,与高校共建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与学校定制分层研学方案,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2024年活动覆盖数千名青少年,获学校、家长高度认可,相关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形成区域示范效应,不仅推动淮安文化“走出去”,更成为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项目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为同类地区挖掘属地文化、开发特色研学提供可复制的“淮安模式”。(伊 璐 采写/整理)
云南新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昆明树木园科普研学项目打造立体化课程矩阵
亮点 采取“科研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培养模式,由云南省林科院专家领衔研发课程,若干专业研学旅行指导师实施教学,创新采用PBL项目式学习法,将国家级重点林业课题转化为适龄研学项目。
成绩 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学前教育至基础教育机构21家,包括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呈贡第三幼儿园、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呈贡学校、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华山幼儿园、云南广播电视台等,开展春秋研学、亲子游、托管班、自然科考营等主题研学活动36场,覆盖学员1万余人次,实现销售收入50余万元。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合作机构的实践教学资源,也为树木园探索“生态资源共享+教育服务输出”模式积累了经验。
昆明树木园科普研学项目是云南新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结合昆明树木园的科研专家团队,打造的自然生态类研学课程。据云南新华书店图书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智真介绍,该项目依托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雄厚的科研资源与昆明树木园独特的生态优势,立足青少年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深度研发了符合K12教育阶段认知规律的研学实践课程体系。作为云南省首个林业科研机构主导的科普研学项目。活动以“科研赋能教育,自然启迪成长”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全年段、多学科融合的立体化课程矩阵。
针对性设计,打造更符合不同年龄段的课程体系。昆明树木园科普研学项目的课程体系精准对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龄段认知特点,合理设计梯度化的学习目标。针对低年级设置“种子的奇妙之旅”“自然植物日历”等趣味课程,通过五感体验培养自然观察力;中高年级开设“植物营养繁殖技术”“植物标本科学采集”等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初高中阶段推出“植物演化史探究”“生态修复技术初探”等课题,培养系统科学思维。每个年级配置1~2个主题课程包,形成了“认知-实践-创新”的完整学习闭环。此外,还面向幼儿园推出自然启蒙系列课程及定制春游课;联合多所附小研发 “以植物为师” 跨学科课程,含多个创新模块。
特色品牌活动升级,定制化工会与校企活动。依托树木园生物多样性资源,昆明树木园科普研学项目推出了夜观昆虫科考营,设计了“暗夜观察家”课程,学员使用专业设备开展树木园昆虫种群调研。张智真表示,项目还定制化工会与校企活动,依托树木园生物多样性资源,推出夜观昆虫科考营,设计“暗夜观察家”课程,让学员使用专业设备开展树木园昆虫种群调研。为昆明市教工第二幼儿园、昆明市呈贡区第三幼儿园等机构设计了“森林疗愈踏青”“植物拓染工作坊”等工会活动,开辟了成人自然教育新赛道。
构建双师培养模式,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在昆明树木园科普研学项目的打造中,云南新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构建了“科研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双师培养模式。张智真表示,项目由云南省林科院专家领衔研发课程,若干专业研学旅行指导师实施教学,创新采用PBL项目式学习法,将国家级重点林业课题转化为适龄研学项目。“在750亩专类树木园区内,学生可亲手参与生态监测、制作科学标本,在真实科研场景中培养劳动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
依托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实力与昆明树木园生态资源优势,2024年以来,昆明树木园科普研学项目持续深化“科研+教育”融合模式,构建全龄段、多场景、跨学科的特色研学体系。在2024年举办的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研学教育交流大会中,昆明树木园科普研学项目作为云南省唯一入选案例,以“科研导师驻场制”“植物拓染美育课”等创新模式,吸引了省内若干教育机构和省外新华书店现场签约合作意向。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学前教育至基础教育机构21家,开展主题研学活动36场,覆盖学员1万余人次,实现销售收入50余万元。今年暑期,云南新华文旅还针对树木园的实际情况,结合季节特色与教育需求,新增“森林密语大冒险一日游”“森林奇妙夜”等主题课程,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助力青少年自然教育普及。(焦 翊 采写/整理)
浙江苍南县新华书店
“书店里的研学”双轮驱动 打造沉浸式教育品牌
亮点 项目创新构建“公益普惠+商业运营”双轨机制,一方面自主研发26项“书店里的研学”主题课程,开创性打造“书店即课堂”研学模式;另一方面首创了“主题日轮动+跨学科串联”教学模式,精选课程形成系统化学习单元。
成绩 依托该项目,苍南县新华书店年均开展研学活动200余场,累计服务家庭超5000组、约1万人次,其中“哈利波特魔法屋”成为爆款担当,学员续报率达85%。
“书店里的研学”是浙江苍南县新华书店依托实体书店文化空间打造的沉浸式教育品牌,聚焦6~12岁青少年核心素养培育。项目突破传统书店服务边界,构建“阅读+实践”双轴课程体系,形成自然探索、科技创客、非遗传承、生态环保、节气美学五大主题模块,年均开展研学活动200余场,累计服务家庭超5000组、约1万人次。课程创新采用“情境科普+场景实验+主题手作”三维教学模式,将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体验,实现教育服务与文化产业的双向赋能。
专业化背书,构建高质量内容课程体系。苍南新华近两年自主研发26项“书店里的研学”主题课程,开创性打造“书店即课堂”研学模式,研学团队成员持有温州市人社局、温州市教育局联合认证的研学指导师资格证书。通过深度挖掘书店空间特性,将阅读区、活动区转化为动态教育场域,围绕科学实验、非遗传承、自然美育、职业体验四大领域构建课程体系,以场景化体验设计与趣味性互动教学形成特色。在持续优化“文化空间活化+教育内容创新”双轮驱动模式过程中,项目既为实体书店开辟出复合型文化教育空间,又通过高质量研学服务显著提升卖场客流量,为行业探索出可持续运营新范式。
发挥书店场景资源优势,打造兼具知识性与互动性的研学体验。基于26项精品课程打造了“5日深度研学假期托管班”,并首创了“主题日轮动+跨学科串联”教学模式,每日聚焦一个知识领域,精选3~4门课程形成系统化学习单元:科学探索日整合《怪兽电力公司》《微观世界》《小小赛车手》,学员在电路搭建、显微观测与赛车组装中理解科学逻辑;非遗传承日融合《皮影戏》《中华小中医》,学员既参与皮影角色制作,又体验古法称量与艾草锤手作;自然美育日联动书店周边绿植生态角,开展《探秘昆虫世界》显微镜观测与《大自然的影相师》蓝晒艺术创作。部分课程还特别引入热门IP元素,如“哈利·波特魔法屋”课程中学员身着学院袍,通过干冰实验、魔法药水调配激发科学兴趣;“魔童哪吒修炼记”通过结合神话故事设计火山喷发实验与非牛顿流体挑战。
此外,课程项目打造特色场景体验,在传统节日主题课程中,书店空间随节庆动态调整,如《中秋节》课程期间布置灯谜灯饰,学员制作月球灯肌理画;《春节》课程设置剪纸窗花工作坊,悬挂学员创作的生肖主题作品等等,深度发挥书店文化资源优势。
精准化运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众多课程中,以88元/人场均价的“哈利·波特魔法屋”课程成为爆款,每期招募12~15人,场次一开放便被迅速抢空,以沉浸式、场景化的设计与IP化的体验,深度吸引了众多家庭,学员续报率一路飙升至85%。
“书店里的研学”项目创新构建“公益普惠+商业运营”双轨机制:一方面打造“爆款引流+长线课程+托管服务”的多元营收模式,精准服务6~12岁青少年家庭;另一方面通过免费开放活动场次,反哺社区教育,强化国有文化阵地属性,构建起“知识传递与文化体验共生”的发展体系,为互联网时代的实体书店探索可持续的运营新路径。(王新雪 采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