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健(湖南文艺出版社)
在经过长达两年的策划、翻译和编校之后,凝聚了译者和编辑团队心血的《黑塞中长篇小说全集》终于问世了。它的诞生,最初源于果麦版《悉达多》掀起的黑塞阅读热潮。尽管错过了公版初期的风口,在领导数年的提议和督促下,我始终思考着突破之路——与其跟风再出一版《悉达多》,不如打造一套更具系统性的黑塞全集。2023 年,这个选题终于落地,从 8 万字的《悉达多》升级为 200 万字的《黑塞中长篇小说全集》。
规划阶段,我们瞄准市场空白,避开黑塞作品现有的策划思路,以“全”为聚焦点。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的 20 卷《黑塞全集》体量过大,我们便把视野缩小到最受读者关注的小说作品中,最后定格在囊括了黑塞代表作的中长篇小说上面:《东方之旅》《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等5部5万字左右的中篇小说对理解黑塞至关重要,与其他9部长篇小说一起,构建起完整的黑塞长作品阅读光谱。同时,除《玻璃球游戏》《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两个大部头外,其余作品体量不大,天然适合做成口袋本的开本,这一形式创新也成为项目亮点。
译本选择上,我们力求汇聚自黑塞开始被译介以来的各种优秀译本,并延请译者翻译此前尚未译介的遗珠之作。德语文学翻译泰斗杨武能教授翻译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悉达多》,黑塞研究先驱张佩芬研究员翻译的《玻璃球游戏》《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等,朱雁飞等中生代译者翻译的《在轮下》等,都被我们收入囊中。复旦大学王滨滨教授完成了《朋友》的首个中译本,西南交大莫光华教授完成了《东方之旅》的首个德语直译本,90 后新锐译者徐迟完成了《彼得・卡门青德》的新译本,形成了老中青实力译者梯队,确保译文品质。
这套书的版式设计沿用了广受好评的《霍比特人》口袋本的“黄金版式”:以 9.5 磅字号、每页 21 行为基础,过短的几部中篇调整为 10.5 磅字号、每页 17 行,过长的《玻璃球游戏》增加了一行,兼顾阅读舒适度与成书美观。
装帧设计则呼应黑塞除写作之外,毕生最大的爱好之一——绘画,由设计师yieln创作了14幅手绘炭笔画,作为封面素材,叠加象征作品主题的白色块(如《悉达多》的渡船、《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的酒杯、《东方之旅》的宝座,等等),搭配复古德文字体与黑塞手写签名,尽显简素蕴藉的东方气质。封面选用专属潘通色与“优雅自然白”特种纸,扉页统一放置黑塞好友、瑞士艺术家马克斯・比赫雷尔的木刻黑塞肖像画,强化整套书的整体性。套装则别出心裁地采用“魔方”式飞机盒方案,14部作品按“卍”字排列成正方体,盒面拼贴封面元素,既呼应《悉达多》的佛学背景,又充分展现了设计巧思。
周边设计秉持简洁原则:每本书附赠票根书签,巧妙植入作品创作年份、黑塞生日等信息;套装额外赠送黑塞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组成的魔方、张佩芬撰写的导读手册,以及首次将黑塞创作的提契诺风光水彩画制成的三联透光胶片书签,既呼应作品内容,又增添收藏价值。其中透光胶片书签经过多次打样和筛选,最终选用兼具韧性与透明度的PP材料,确保图案在不同光线下都能清晰呈现。
从选题构想到最终呈现,这套全集既是对黑塞文学遗产的系统梳理,也是我们的出版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以专业选目、优质译文、创新形式,让读者重新发现这位诺奖作家的精神世界。而整个过程中,从译本修订的严谨到装帧设计的巧思,每一处细节无不承载着对黑塞作品的敬畏,以及对读者满满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