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越
英国作为二战期间中国的重要盟友,其驻华大使馆留存的档案文献,翔实记录了中国抗战的卓越贡献,以及世界各国在危难之际风雨同舟、携手抗敌的历史进程,是国际社会共同抗击法西斯暴行的珍贵历史实证,更是人类在至暗时刻坚守正义、捍卫良知的生动见证。
回顾历史、研究历史,是中国当代学者与出版工作者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
2017年,西南大学出版社与重庆图书馆决定对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进行整理,历时8年终于出版“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丛书。丛书从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中,遴选出与中国抗日战争、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对华援助、中印缅战区、太平洋战场、对日本的处置等直接相关的档案约17万页,分为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交通、文化6个专题300卷,以提要、影印相结合的方式整理出版。丛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重大出版工程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站在百年变局的历史关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不仅是国内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二战史、战时国际关系等不可或缺的资料,更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独特的国际视角揭示了三重历史真谛。第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与生命铺就的。第二,中国今日的国际地位,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奠定的。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早在反法西斯战争的烽火中就已生动实践。这些泛黄的文件背后,跃动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时代脉搏,镌刻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