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婧
近些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诸如《走过青海》《青海之书》这样角度不同、内容丰富地书写青海的文字著作,读来如品茶,需细细回味。
而这本新近出版的文化图册《什么是青海》,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青海湖蓝的封面,凝固“高原蓝宝石”的生态之光,低调、深沉却透着奢华,只一眼,便令人沉醉,极具视觉震撼力。细看过去,青海湖弧线以“Q”表现,三江流水脉络化作“H”,烫哑银如银河倾泻,寓意青海作为“中华水塔”的生态地位,又暗合“万物共生、命运与共”的理念。青藏高原山脉作底,隐喻地球第三极的巍峨高度。山体的褶皱,在纸张表面清晰可触,仿佛触摸到江源雪山冰川亿年地质变迁的肌理。可谓匠心之作,大手笔!
打开内页,囊括历史、生态、民族、高原,久远的、厚重的、多元的、发展的青海就在眼前——这里是离天最近的自然博物馆,这里是万物共生的文明基因库。
一页页翻过去,每一帧图片都是典藏,每一段文字都是情诗——《什么是青海》图文并茂,主题表现与艺术表达相得益彰,以图叙事,新颖独特,呈现出青海之壮美、辽阔、高远、神圣,借用《青海之书》作者唐荣尧所言:青海是对大美瑰丽、大胆、恣肆的想象。这样的想象由每一位跋山涉水,捕捉美、记录美的摄影师的精品之作组合,便构成了这本《什么是青海》的主体。每一张图片都是对青海自然与人文的深度凝视与精准表达,色彩自然,还原至臻。拉页巨制,全景铺展大美青海。折页设计,展开即享篇章代表性图片的视觉冲击。裸背锁线装订,古朴雅致,尽显典藏品质。当读者翻开这本书,触摸的不仅是纸张的纹路,更是青海的山川肌理;看到的不仅是精美的图片,更是高原的万千气象。
一页页翻过去,灵动典雅的文字空灵、飘逸地透纸而出,如源源不断的溪流,汇成了一条有关青海的旅行文学之河,更显诗情画意。阅读它,我们都以青海为马,走在自己选择的高原之路上。背影千姿百态,足印丰富多彩。阅读它,如我们在高原上席地而坐,共同聆听从冰川里挤出的江河初唱,透过水晶般的青海,经历一场最美的邂逅,丈量天堂到人间的距离——有限的文字,却带着无边的韵味,任你恣意想象……唐荣尧说:“青海绝美的景致和丰厚的人文,使任何一位试图认真书写者注定要掉进一个巨大的迷茫中,除却那种导游词式的风光介绍,任何对青海的人文书写都是困难的。”如果说,这些书写青海的可敬之人身上敬畏的谦卑气质是后天养成的话,那浪漫于他们却与生俱来,足以让他们在面对青海时,尽情挥洒诗一样的感怀,任文字在笔尖恣意流淌。
致敬!向每一位将大美青海掠入镜头的摄影师!
致敬!向每一位书写青海的可爱可敬之人!
如果青海像一面镜子,与这些摄影师、这些诗人一样的书写者站在一起,我只感到羞愧,我还能为我的青海说些什么呢——任何一个普通人,在壮美与丰富的青海面前,注定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