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文献集成 史料价值
~~~——以齐鲁书社为例
~~~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微观世界 儿童视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杜玉花. 好的小说像一面镜子,让读者照见自己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6-27(23).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的小说像一面镜子,让读者照见自己

  ■杜玉花

  今年5月1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当代文学之夜”,现场揭晓了“《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王安忆《儿女风云录》与张炜《去老万玉家》、邱华栋《空城纪》、李修文《猛虎下山》等入选。

  在文学出版板块,原创长篇小说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它以系统而完整的叙事,捕捉社会的变迁肌理,书写个体命运的浮沉遭际,成为很多出版社重点关注的核心资源。

  艺术性是小说的灵魂 《儿女风云录》架构了一个多声部的乐章,个人的SOLO独唱与历史、社会的大合唱组成两个平行时间,交响共奏,一个平凡人的平凡世界,放进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千禧年之初的五六十年的年轮中,就如同作者拿着一个放大镜在细窥上海历史的地质层。小说里的上海,是小瑟的上海,也是王安忆的上海;读者既是舞台下的观众,也是参与者,通过阅读发现了自己眼中的上海。即使没有完全生活在那段历史时空,也有一部分时间重合,这样读者也借由阅读回溯了自己的个人史。作家和读者,不仅是共同“对抗遗忘”,还共同重述了生活。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好的小说艺术性强。《儿女风云录》描摹出一个落拓但有生命力的灵魂。主人公小瑟就像在都市里讨生活的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有失落、失意,虽然曾经有家,有妻子、儿女,但却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从外在来看,似乎是都市中的弱势群体: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大龄离异单身,不仅失婚而且失去两个子女的抚养权,人到中年,两手空空,孑然一身。

  小瑟表面看似乎是一个LOSER的形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的生活又是热情腾腾、充满原生的生机,无论去北京学舞,在淮北与当地女孩黑三的邂逅,还是魔都舞厅与阿陆头的几度携手共舞,都兴兴头头,唯一就是缺少了“即使深渊,也不惜纵身一跃”的临门一脚。

  《儿女风云录》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叙事的艺术性。王安忆用独有的不疾不徐的绵密的语言,走进了主人公生活世界的细部和日常。她的叙事超越了纪实性,赋予日常事务以精神重量。读者在阅读时,读的不只是一个故事,可以随时抽离,在眼前读到的页码前停下来,停顿、思索、神游天外;也可以高声朗读,细味品咂。艺术性隐藏在语言节奏、字里行间的呼吸里。

  二是挖掘普通人的灵魂。好的小说除了讲故事,还有一个强硬的精神内核,让读者能看到一个灵魂在低徊。《儿女风云录》的主角小瑟,堪称过了“浮泛人生”的代表,也是“平凡的世界”。对于爱情,他不敢往深处去寻,过于迅速地放弃了,对于可能跳出常规的生活选择,他没有勇猛地跨出那一步,在一个套子里,但是又疏离、孤独,在作为舞者的舞台上,他舞着、舞着、舞着,就像默片里的寂静的舞者,也像很多都市中打工的“牛马”,找不到归处,哪里都不是家,正如王安忆所写后记中说的:“我写的是一个寄人篱下的故事”。读到这一句几乎令人落泪。“寄人篱下”四个字,藏着多少内涵,像一个枣核的外壳,剥开来很多辛酸。

  在小说的人物身上,照见自己 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并不是那么重要。有时你可以当作一种隐喻或符号;你不必在意写的是舞者、老法师、老爷叔这些身份标签,或者男人、女人的性别标签,这些外在的元素都可以隐去,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它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既照见自己的生活,也照见自己的灵魂。

  小说家通过小说进行一种审美表达,同时也进行一种情感传递,对灵魂的挖掘就是其深沉的社会关怀。

  好的长篇小说,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人是情感动物。小说打动读者的直接入口就是情感。真挚的情感使得文字具有了温度和热能。

  这种情感的浓度是作家内心里本自具足的汁液,是岁月、生活、阅历等共同作用、糅合而生成。

  《儿女风云录》中小瑟与阿郭、阿陆头随缘相聚,阿郭既不是小瑟的父亲,也不是亲戚,却在小瑟每个人生的重要关隘适时现身,解其困厄;小瑟看着阿陆头长大,两人有着共舞的默契,是最好的拍档,却始终隔着一层触不到的膜,而这没有妨碍小瑟把阿陆头当作可以托付的人。这些暖色是人性的光芒,一部小说有没有挖掘出人性之光,决定了这部小说的境界是走向升华,还是跌落下去。假如只有饮食男女,只有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没有开阔的精神境界,没有抵达灵魂层次的痛苦或欢欣,没有人格魅力的升华,那么很难成为留得住的作品。精神的层面决定了小说的高度和质地。

  长篇小说沉浸式阅读面临挑战,“小长篇”出版或成趋势 碎片化阅读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生活,短视频传播渗透并重塑、改变了阅读习惯。长篇小说的沉浸式阅读模式面临挑战。在此大势下,小说创作也需因时制宜。近年不少作家推出10万字左右的“小长篇”,这或许是长篇小说出版新趋势。

  出版界一般更为注重长篇小说的约稿和资源抢夺,其实,这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长篇小说固然分量比较重,但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性不输于长篇。另外,长篇小说的成本、投入、作者的期待值都相对更高,尤其是被寄予厚望冲“茅奖”的作家长篇,争夺更是激烈,出版条件也水涨船高。小长篇与中短篇小说相比,成本有所降低,在当下文学出版市场销量下滑的经济形势之下,或许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5BIBF现场/出版集团
   第03版:2025BIBF现场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6版:出版报道
   第07版:出版报道
   第08版:综合
   第09版:综合
   第10版:出版报道
   第11版:出版报道
   第12版:世界出版
   第13版:世界出版
   第14版:资讯
   第15版:2025BIBF现场
   第16版:行情报告
   第17版:成长教育周报
   第18版:成长教育 书香校园
   第19版:成长教育 教育资源
   第20版:成长教育 研学实践
   第21版:访谈
   第22版:业者论坛
   第23版:精品精荐
   第24版:精品精荐
   第25版:中缝
   第26版:中缝
构建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丝”文献大厦
新媒体时代毛边书营销启示
好的小说像一面镜子,让读者照见自己
当“缺水”作为生命意识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23好的小说像一面镜子,让读者照见自己 2025-06-27 2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