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彦利
女性科幻作家凌晨的新书《超算危机》是其多年科幻创作的重量级作品,小说以宏阔的想象、丰厚的知识和高超的叙述技巧,勾勒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未来人机大战图景。《超算危机》虽属少儿科幻题材,却跨越了少儿科幻的某些桎梏,富于创新性地加入诸多个性化元素,使作品经得起严苛的科学打量与文学审视,并饱含浓厚的阅读趣味与探讨价值。
故事的时间设定为2065年,为结束地球的极端天气,阻止气候继续寒冷下去,人们制定了ATS计划,首次将这一关涉自身命运的巨大工程交由超级计算机实施。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透露出人类对超算的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始料未及的是,实施过程中超算产生进化,具备了自主意识,成为人类无法控制的硅基生命。与人类利益相比,它已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为此不惜伤害人类。尽管一些先觉者试图阻止,但最终ATS工程崩溃,观测站爆炸,地日间的空间设施尽毁,多位太空航天员和科学家死亡,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小说富于科幻硬度,将改变气候、激活太阳的原理及过程交代得十分清晰,层次分明。在文学性方面,小说悬念迭起,富于节奏感。一方面,由超算主导的ATS计划能够避免人类的疏漏,制定出更加科学、更为严格的实施方案,但另一方面,它自身的觉醒又令人畏惧,人类不得不做出各种设想与预案。故事情节曲折跌宕,波涛暗涌,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叙述也一波三折,步步为营,将情节有条不紊地推进下去。
小说的形象塑造较为成功。人物涉及少年、青年和中年多个层次,赵晨光、秦远、林奕、霍长安、方自健、杨致远、木叔等,他们年龄各异,性格不同,人生阅历与所处环境也有巨大差别,却能因为人类共同的利益团结起来,一起面对这场奇特的战争,并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每个人物的性格、语言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与其年龄、阅历相符。如少年的冲动、热情,做事凭直觉,青年的略显成熟,中年人的沉稳缜密、理性与严谨,彼此映衬,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个体,各具特色的群像使故事更富立体感与多元性。
此外,小说还富于强烈的前瞻性与预言性。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远超人类预期,广泛应用于医疗、自动驾驶、数据分析、教育、农业、物流等多个领域,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强大功能。当AI的精细准确与从无失误超过人类时,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发展下去,AI是否会有更多、更大的权力,而人类则会沦为它的陪衬或附属品?这一问题绝非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在当今社会已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作者并没有采取完全赞同或完全反对的态度,而是通过大学生霍长安的口吻说出:世间没有绝对的黑白,绝对反对ATS和绝对支持都很极端。
与人类内部战争相比,人机战争可能更加悲壮惨烈,它没有任何经验或教训可供借鉴,需要人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理性的思维积极应对。小说在描写人类与AI的关系时,充分注意到二者无可言说的复杂性,人类不仅要充分利用AI,还要做好甄别与鉴定工作,委以重任的同时又须积极防御。这种亦友亦敌,既相信、又怀疑的矛盾心理是高科技社会的独特产物,也是人类不得不面临的全新考验。
作者强大的理工科教育背景使其面对未来科学题材游刃有余,小说中巧妙地嵌入各种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与情节有机融合在一起,推动着情节链的发展,深入浅出的知识解析使叙述合乎情理,极具说服力,二者又与小说清晰明确、条分缕析的逻辑线索紧密结合,像一张纵横有序的大网,牢牢吸引着读者的探索欲望。
此外,小说还有非常值得称道的一面,即关于未来的全景式想象,从多个角度描绘了2065年的社会生活,表现了科技的长足进步,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为读者打造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未来世界,收获全方位身临其境的感受。
整体来看,《超算危机》是一部科学气息浓厚却毫不晦涩,反而异常生动的少儿科幻小说。它既重视科学硬度,又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与人物形象的描写,提出了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种种新型问题,体现了当代少儿科幻作品的高度。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