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渠竞帆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于8月28日至3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本届数博会重磅活动之一——“中外学者对话数字出版:机遇、挑战与未来展望”活动于8月27日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出版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搭建中外数字出版领域学者交流的高端平台,增进中外学者对彼此在数字出版领域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及发展模式的了解,同时推动中外学术资源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共享与合作。活动由数博会组委会主办,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联合承办。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宋强主持活动并致辞。交流发言环节由宋强和美国赛阅(OverDrive)东北亚区域经理兼中国区总经理张丽平共同主持。法国《图书周刊》原总编辑、国际出版业独立顾问法布里斯·皮奥(Fabrice Piault),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英国斯特灵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数字媒体项目主任、教授格雷格·辛格(Greg Singh),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晏青,尼泊尔当代出版社社长凯兰·高塔姆(Kiran Gautam),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海刚,韩国出版学会现任会长、瑞逸大学教授金镇斗,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系副主任白晓晴分别发言。
数字出版未来发展趋势
皮奥在发言中表示,数字出版未来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实现创作者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这与自助出版的蓬勃发展有关。二是基于流媒体订阅的新模式。
王晓光提出,产业变革需要新型人才,对大学提出新的时代需求。无论互联网、AI如何发展,出版人都必须认识到,出版的价值永远存在。出版企业要在技术应用前应用AI,先做流程重组,然后利用技术做新产品、新内容、新服务模式和在线生态。要构建人智协同的生产体系,必须坚持两点:一是提升数智素养,培养学生从事智能化工程、人机协作的能力。二是提升国际化素养和沟通能力。
格雷格·辛格表示,培养AI素养是数字媒体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会投入大量时间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慢慢培养,这是作为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可转移技能。他用科学技术研究方法来研究媒体和传播,特别是用技术塑造彼此之间、与机构以及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因此大部分工作围绕AI伦理和未来思维伦理开展。他还提出,要将流行的AI聊天机器人与大语言模型区分开。
晏青表示,青少年群体是数字消费的主体,最大特征是数字原住民,整个文化消费链条都是数字化的。深度数字化之后,相继出现了人机互动、人与智能互动,青少年的能动性得到释放。在人智互动过程中,大量内容需要智能生成,AI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青少年则摆脱传统故事限制,可以自己创造故事,描绘故事,其数字媒介消费的重要特征是让自己快乐,即悦己型消费。由于这样的圈层化消费,他们获得了自主意义上的控制权、定义权,形成消费轻量化现象。另一种现象是价值轻量化。青少年追求快乐至上,即时满足,弱化宏大叙事,与主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隔阂。
高塔坶表示,文学是人类最伟大的桥梁之一,而在当今时代,这座桥正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出版将向4个方向发展。一是个性化叙事。二是多语种整合。三是数字先行的文化出版。四是环保出版。为深化中外数字出版合作,一是开展数字出版访问学者计划。二是创建智能授权平台。三是鼓励人机协作创意写作。
人才培养新模式
王海刚介绍了高校做好人才培养的实践。一是坚持大出版、大传播、大文化的培养理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二是产学研协同育人。三是组织竞赛实践,以此让学生感知到技术带来的影响,提高自身技能。四是开展实习实践,与企业合作,在助力企业转型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发展,培养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掌握现代出版技术的高素质、传媒化、复合型出版人才。
金镇斗表示,AI为数字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如在解释一个现象时,韩国出版机构不仅提供文字,还提供视频,帮助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受。但也有老师反对使用AI。韩国领导人更迭也影响了相关政策的变化。现在,从老人到儿童,每个人都在使用手机。韩国的闹市书店和地区书店正在消失,很多人都不去书店购书,而是从网店购书,出版业的传统价值链正在崩溃。韩国人对AI带来的变化感到惊讶。
白晓晴围绕智能时代出版人培养新模式这一话题作了发言。AI对高校来说关键在于多模态转化能力,这给出版业带来许多发展可能。在出版服务领域,基于融合出版案例提炼出三种新模式,一是从传统数据库发展到知识服务方案。二是开发沉浸式出版。三是开发交互出版。未来要做的是更好地输出内容,让其更准确,能组合知识,并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互动环节由张丽平主持。英国Supadü首席商业和运营官(CCO)莎拉·阿巴思诺特,斯里兰卡海王星出版社社长丹尼斯·库拉顿加,印度GBD图书出版社理事长高崖,印度Xact出版集团主管瑞坦舒·辛格,泰国红山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春华,中友会副会长大谷美登里,加拿大多伦多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詹姆斯·韦尔登分别作了分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主任、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许洁作总结发言。
来自国内外多所大学、出版机构的代表及数字出版从业人员共百余人参会,南亚出版中心中国方总经理任文玉,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魏文起,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孔令刚,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谢娜,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长杨玉玲、副总编辑刘艳花,以及中宣部出版局研究处相关同志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