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8月16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出版周报》承办的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广州举行。
会议主题为“智汇丝路·融通四海: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出版协同发展”,并公布了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与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结果。来自全国近300位出版发行界、科技企业代表及海外出版人与会。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赵海云;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出版周报》编委会主席、“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与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李朋义;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纪臣;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谈静;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宋强;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叶河;埃及、阿联酋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汉学家、翻译家、作家、出版人,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获得者艾哈迈德·赛义德(Ahmed Mohamed Elsaid Soliman,中文名“白鑫”);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伊朗籍副教授、伊朗研究中心研究员,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伊朗籍翻译家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Ehsan Doostmohammadi)等出席。
会议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副总编辑、《国际出版周报》总编辑、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高德明主持。
邬书林在致辞中指出,为推动“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出版界需把握3个关键。一是以精品内容为核心,深化文化价值挖掘,系统翻译中国经典,加强联合创作。二是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数字出版国际合作,实现精准传播。三是以务实机制为支撑,完善长期合作保障,推动标准对接,建立常态化人才交流与版权保护机制。
赵海云指出,中国出版亟须提升在全球知识生产链条中的价值高度,并提出五点建议。
李朋义介绍了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与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情况和最终结果。他指出,本次活动涉及“主题图书‘走出去’”“版权输出”“海外布局和运营”“国际策划与组稿”“国际营销和渠道”“数字出版‘走出去’”6大类别案例和“国际化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两大类别人才。该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131家出版企业提交的200个典型案例、35位国际化领军人才和56位国际化人才申报材料,申报数量创历史新高。经工委会秘书处初审和指导委员会终审,最终有95个案例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16人入选国际化领军人才,30人入选国际化人才。
张纪臣重点介绍了中国出版集团的行动路径。
谭君铁、艾哈迈德·赛义德、张玉国、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作主旨报告。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社长兼总编辑陈刚、河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编辑孔令刚分别作为入选“一带一路”国际化领军人才和出版合作典型案例代表进行经验交流。
(许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