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以“守护我的世界 一起‘童’行” 为主题的儿童安全保护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公园举办,这也是中图新阅读(大连)有限公司的一次全新探索:以融合出版思维重构儿童科普场景,将数字内容、纸质出版物与线下体验深度融合,打造出“可阅读、可互动、可沉浸”的立体化科普空间。这次全新的尝试也为出版资源转化为实践教育项目提供了实操样板。
TIP1:数字内容的跨介质转化——从数字动画到线下漫画展
中图新阅读旗下一园青菜故事工场基于《土豆逗严肃科普》动画,进行融合出版的典型实践,将科普动画转化为30组四格漫画展板,以“一米高度”为物理载体,实现数字内容的线下落地。这些围绕交通安全、火灾避险、垃圾分类等主题的漫画,不仅保持了动画片的视觉风格和叙事逻辑,更通过“儿童身体尺度定义空间”的设计,让一米以下的展示高度成为内容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形式迁移,而是融合出版中“内容适配”的体现:漫画展板在保留动画核心知识点的同时,通过分镜设计强化视觉叙事,配合“安全卫士放大镜”互动道具,引导儿童在寻找漫画线索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吸收。数据显示,《土豆逗严肃科普》系列动画全网曝光量已超21亿次,此次线下漫展则成为 IP 从线上到线下的流量转化节点,实现了“数字内容引流 +线下体验深化”的出版闭环。
TIP2:多模态融合的场景构建——技术赋能阅读新体验
活动现场以融合出版的场景思维构建“漫画展区 +互动体验 +AI 技术”的多模态空间。在“阅读体验区”,生成式人工智能装置成为焦点,体验者通过AI技术一键生成儿童友好主题形象,实现“阅读 +创作”的双向互动。
“科普放映厅”则形成内容闭环:实时滚动播放的《土豆逗严肃科普》动画与现场漫画展板形成“动态演示 +静态解读”的互补关系,而纸书与文创产品的陈列则完成了从内容消费到实体留存的转化。这种“数字内容 +纸质出版物 +实体衍生品”的全产品矩阵,正是融合出版中“产品体系化”的典型呈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火线特工队” 互动专区,其将近期火灾事件转化为科普漫画,并结合消防队员现场讲解,实现“新闻热点 +知识科普 +场景体验”的融合,体现出版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
TIP3:出版产业链的延伸与整合——从内容生产到生态构建
此次活动超越传统出版的边界,展现融合出版对产业链的重构能力。作为内容提供方,中图新阅读不仅完成了从动画制作到漫画研发的内容生产环节,更通过策展实现线下场景运营;活动中推出的“土豆逗大科普”四联漫画巡展,则是出版机构从内容供应商向生态构建者转型的标志。
在内容深度上,融合出版的“知识系统化”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垃圾分类科普结合央视热点话题,以“猪分类法”这种兼具趣味性与传播性的内容设计,实现知识的轻量化表达;而天津大学医学部在站博士后张阔、张闯两位科学顾问的介入,则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形成“趣味表达 +专业支撑”的内容结构。这种内容生产模式,既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又满足了家庭对科普严谨性的需求,为融合出版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本。(钟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