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韬
君特·格拉斯自幼喜爱美术,对他少年时代影响很大的一套美术史书,颇为另类。这套书1938年出版,包括《哥特与早期文艺复兴绘画》《文艺复兴绘画》和《巴洛克绘画》。出版这套书的不是普通出版社,而是汉堡香烟画片服务公司。该“图书”的“图”和“书”分开,读者买的书中无图,插图处留白。书不在书店销售,由香烟零售商售卖,或从香烟画片服务公司邮购。单张彩色插图称香烟画片,背面标明画家名、作品名等。读者凭烟盒中送的兑换券换来插图,贴在书中。
这套书收欧洲名画300幅,有对流派、画家与作品简介,仿佛美术馆参观指南。中国孩子有启蒙读本《唐诗三百首》,格拉斯则孜孜不倦地积攒“欧画三百幅”。该书文字版(或称“集画册”“相册”)由莱比锡一印厂单色印刷,插图由柏林弗利世艺术印务公司彩色印刷,分工降低了印制成本,每本书售价仅一马克。这套书不同于一般图书之处在于:读者也是图书制作者。每贴一张画片,书就向圆满迈进一步。“亲手做书”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对读者非同寻常。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画片书的黄金时代。“画片”初期只是赠给顾客的小广告画。德国斯托尔维克公司是先行者之一,1887年就在巧克力包装中嵌入画片。公司领导路德维希·斯托尔维克是个集邮迷,他仿照集邮册创造了集画册,按序列装入画片。19世纪90年代后期,该公司年销画册超10万册,发放画片超5千万张,在德国巧克力市场的占有率从1896年到1899年翻了一番多。该公司聘请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等参与绘制和设计,和学者、作家联系日益密切。
经营各种商品的公司纷纷推出画片。潮水般的画片涌入消费者手中。每个家庭的画册也日益增多。作为同时经营物质和精神产品者,一些大公司成立出版社,规范选题、编辑、排版、印制、发行等流程,提高图书质量。《文艺复兴绘画》累计印数达45万册,《巴洛克绘画》达46万册。估计格拉斯这套书的画片印数可达1.35亿张。可见当时画片书市场之火爆。
画片书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人的收集癖。二是其“亲子共读家庭读物”定位,在纸媒作为主要知识传播途径的时代,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三是其社交娱乐功能,将小读者、成年人和小伙伴连接起来,大家以画会友,切磋交流。
画片书内容包罗万象,以下是其小部分题材:
历史 多家公司出过德国史、世界史画片书。如汉堡香烟画片服务公司的《德国史》分中世纪、宗教改革与30年战争、普鲁士崛起、腓特烈大帝时代、解放战争、德国统一等章节。
名人 利比希肉精公司的《名作家》《名画家》《名雕塑家》,从每国选两位“行业代表”,如意大利作家但丁、塔索,画家拉斐尔、提香,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卡诺瓦。
体育 多家公司出过《奥运会》《足球》系列等。
军事 斯托尔维克公司出过阿道夫·门采尔画的《士兵》,海洋画家威利·斯托维尔画的《新德国战舰》,德国东方烟厂出过《各国士兵生活》。
纹章 德国哈格咖啡公司从1913年到1939年推出多达3000种的《德国地方纹章》。
动植物 斯托尔维克公司曾推出《动物生活集锦》《有毒植物》《飞鸟世界》《海洋生物》等。
地理 利比希肉精公司的《各国概览》,每国一图,包括地图、名胜古迹等;《法国主要河流》,画出河流地图、地标建筑等。
各行各业 帕尔敏公司《丝绸的诞生》描述养蚕、抽丝、剥茧、煮茧、缫丝等流程。利比希肉精公司《一份画报的诞生》涵盖编辑、照相、制版、打样、印刷、装订等出版流程。
政治 慕尼黑艾福若烟草公司1932年出版《社会主义先驱》,收入100位社会主义运动领导者,公司因此遭纳粹冲锋队破坏。1933年纳粹上台后,左翼画片出版被封杀。一些公司推出鼓吹纳粹思想的画片书,蛊惑毒害了大量群众,尤其是青少年。
艺术 汉堡香烟画片服务公司1933年出版《现代绘画:从印象主义到今天》,收入梵高、塞尚、蒙克、毕加索等现代画家杰作。《柏林晨报》出版过《我们最美的画》。
文学 文学是画片书取之不竭的源泉。童话、神话最受欢迎。1938年,瑞士苏黎世施泰因菲尔思肥皂公司出版美国作家库珀《皮袜子故事集》的瑞士学生版画册,成立“皮袜子俱乐部”,会员有义务互助集画片。集齐该公司多本画册者,可获奖章、相机等奖品。该公司称:“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同我们的理念。拥有些许浪漫精神对青少年是必要的,皮袜子故事中有让青少年振奋的最美好的东西,比如‘野人’身上的忠勇侠义,这些优良品质随白人到来而式微。相对于很多时髦活动,印第安游戏对孩子们更健康、更自然。”1938年,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甚嚣尘上,《皮袜子故事集》连环画传递给青少年的价值观与之截然不同。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德国纸张供应紧缺,香烟画片等被禁止印行。战后,画片书复苏。20世纪50年代起,各国相继禁止香烟厂商等赠送画片。随着电视等新媒体出现,传统画片书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现在,帕尼尼等公司经营体育、动漫等主题的画片产品,但都单独销售。
少年格拉斯为之心心念念的画片书已成历史,但其内容和运作模式等对出版等创意产业仍有借鉴意义。作为曾走进亿万家庭的大众文化产品,它们将长存在人类记忆中。
(作者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