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方向:动物小说
本期导读人:李牧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校园阅读推广人,四川省作协儿委会副主任)
中国的动物小说又新增了一个类型:熊猫小说。
四川作家蒋林第二部以熊猫为主角的小说《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出版以来,受到广大小读者喜爱。蒋林将故事的可读性、主题的多层意蕴、情节的跌宕起伏和角色形象的生动可感打磨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延续了他写熊猫小说的一贯追求:好看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孩子的视角。如果用好莱坞剧评人的标准来看,这部作品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剧本,那就是:讲述一个好故事。这个判断,来自诸如丽萨·克龙的《你能写出好故事》和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的基本要求。
《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可以看作是熊猫版的《狮子王》。两个故事都在讲述一个失去父亲的幼崽的成长,都在讲述自由与独立的可贵。不过,这本书与《狮子王》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成长剧本相比,带有更多温情,也暗含了更多的内涵意蕴。
主题的多层涵义 故事巧妙地融合大熊猫主题和儿童文学两个层面,讲述了处于儿童期的大熊猫康吉初次离开妈妈出门远行,逐步接触世界,最终独立自主成长,既对应了人类世界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也呈现了大熊猫的特性、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的多种动植物、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等。故事以物喻人,曲折跌宕,能够让小读者在遇到挫折时生发出勇气,在面临未知的恐惧时懂得坚持的力量。故事里出现的丰富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对小读者来说既是一次文学式的科普,又是一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个人成长是这一动物小说的主要内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己和谐互生才是小说的内在主题。整个故事中康吉获取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是个体生命的自然成长,二是精神内核的不断丰富。儿童文学的主题往往单一而纯粹,但这篇小说的主题却是多义的,情节脉络也呈现双线结构。作者并不刻意迁就孩子的浅层阅读,而是顺着他们的视线给予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自然的传奇,是和谐、友谊、和平的象征,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符号。作者以大熊猫康吉的视角来揭开中国国家公园的神秘面貌,具有独特性;以儿童小说来阐释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理念和实践阶段性成果,具有题材创新性。
角色的丰满动人 康吉是故事的主人公,但作者在该书中却非常重视次要角色的塑造。配角们同样鲜活而立体。比如苍鹰对康吉的讥讽,其实是一种激励;年轻的灰狼想通过猎杀大型动物证明自己的成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投射;金猫的残暴攻击背后原因是要倾尽全力保护幼崽,这是对母爱的投射;将故事的高潮点放在熊猫康吉与山村小女孩的突然遭遇,展现人对动物的友善,这是生态文明成果的体现,同时也推动了康吉对人类固有成见的转变。凡此种种,都有其特殊的用意。配角们不是绿叶,而是小说森林里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人物背后,情节的不断出新也是故事的一大特点,层层推进,峰回路转,这是小说的要素,也是吸引小读者的法宝。那些密集的细节铺垫,更是仿若森林里的苔藓地衣,保护着巨大的故事主干,维护着整个小说的生态平衡。
什么是真正的故事?《你能写出好故事》中的观点深深打动了我。作者说,故事应该讲述发生的事情如何影响某个人,而这个人正力图实现一个困难的目标,他一次次努力,结果越变越糟;他受尽了磨难,暴露缺点和软弱,最终等到一个觉醒时刻,促成他彻底转变观念。《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的故事正是如此:康吉出发,去迎接命运的挑战,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悬念的任务,它将磨砺康吉的身心,也将成就小说的故事难度和力度。小说主线是康吉对人类的成见在一次次历险中如何发生转变,副线是他个人的精神品质如何发生转变。故事巧妙地围绕康吉的行动展开,他每走一步,故事的阶梯就往上延伸一步。
一部生动而丰富的儿童小说,给孩子的童年带来静谧的快乐和幸福——《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做到了。
作品链接:《孩子,你终将长大:熊猫康吉的远行》(四川教育出版社)是一部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背景、以生态文明教育与成长励志教育为主题的动物小说。故事以动物的视角,讲述了野生大熊猫康吉在独自寻找栖居地的远行中,经历种种磨难与挑战,最终找到理想家园的故事。书中配入近百幅知名插画师手绘自然主义风格插图,展现了美丽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诗意动人的故事中徐徐展开,体现了生态书写、成长主题、文学审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