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科普绘本 地球认知 故事叙述
~~~
~~~关键词 乡村生活 儿童成长 人与自然
~~~——基于政策支持、市场竞争与出版策略分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张凌云. 心理图书出版板块发展探究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6-20(20).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理图书出版板块发展探究
——基于政策支持、市场竞争与出版策略分析

  ■张凌云

  心理图书作为传播心理学知识、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近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从业20余年的出版编辑,笔者亲历了从引进西方经典到本土原创崛起,从单一教材出版到全龄化、场景化产品矩阵构建的产业变迁。本文结合政策沿革、市场竞争数据与典型案例,探讨心理学图书出版的发展路径、竞争态势与创新策略,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国家战略层面对心理健康的持续强化

  我国心理图书出版的发展与国家心理健康政策紧密关联。2000年初“心理热”现象初现,国民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受到关注。截至2021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揭示青年为抑郁的高风险群体,18~24岁青年群体抑郁风险率高达24.1%。这一数据推动心理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35年)》,将学生心理健康纳入省级政府教育评价体系,这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心理类图书提供了政策背书。2025年教育部、中宣部进一步升级政策,在《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中提出五大工程,包括“书香校园建设”和“阅读资源优化”,明确要求图书馆配备心理自助读物,并将阅读作为“减轻学业压力、促进心理调适”的重要手段。

  我国心理学图书出版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引进主导期(2000~2010年):以“万千心理”“湛卢文化”为代表,聚焦国外教材译介,不仅覆盖心理学的基础课程,也涉及应用心理学甚至心理咨询等范畴。

  大众化转型期(2010~2019年):出版机构转向大众市场,但经典著作重复出版严重,《梦的解析》译本超20种,内容同质化凸显。

  爆发增长期(2019年至今):北京开卷数据显示,心理自助类图书2024年上半年占比为3.61%。青少年心理自助类图书成为最大黑马。这一阶段因政策推动、社会需求激增及渠道创新,被确认为心理图书出版的黄金发展期。

  心理图书出版的市场竞争格局

  同质化竞争困境。随着市场扩容,心理图书板块的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成为行业痛点,选题扎堆现象严重。一个爆款通常刺激一批同名或者相似跟风品的出炉。

  专业性与大众化的失衡。部分出版机构为追求短期流量,将专业理论简化为“心灵鸡汤”。职业作者拼凑网络文章出版的速成读物,缺乏专业指导价值,甚至存在误导风险。

  渠道变革与营销挑战。渠道分化重构了心理图书的销售逻辑,新书贡献率持续走低;短视频渠道的双刃剑效应,抖音等兴趣电商催生了爆款,但高佣金、渠道封闭期要求使出版社利润微薄。

  原创与引进的结构性矛盾。尽管原创作品竞争力提升,但核心领域仍依赖引进;本土化创新不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挖掘不深,未形成体系化产出。

  细分市场开发与内容创新策略

  青少年心理图书从危机干预到成长赋能。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上升,出版策略需侧重:问题预防与能力培养并重——开发4~12岁儿童心理预防读物,中学生读物可结合学习力提升、抗挫力训练展开。高中阶段则侧重自我认同与生涯规划。

  银发群体被忽视的蓝海市场。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但老年心理图书占比不足1%。开发方向包括:适老化内容设计——采用大字版、案例式解读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社区心理服务配套——与社区养老中心合作开发“心理自助工具包”,破解低教育水平老年群体阅读障碍。

  大众心理自助类要进行垂直场景与形式创新。聚焦新兴职业焦虑;关注女性在成长、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新时代心理图书编辑的核心能力

  一是专业素养的复合化升级。编辑需兼具心理学专业性与出版融合能力。提高学术鉴别力,甄别伪心理学理论,一方面有能力建立心理专家审稿网络;另一方面要有不断自我学术更新的能力。笔者从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没有间断过拓展学习,报考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同等学力,在新闻传播、大众传播方面丰富了职业需要;又师从褚士莹系统学习应用哲学,以及学习儿童写作的文学培训等等。这让笔者增强了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保持着适应新兴行业与跨界需求的状态。

  二是全链路产品策划能力。突破传统编校角色,向产品经理转型。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作者—专家—平台—用户”四维网络。

  三是融合出版与跨界协作。提供多形态知识服务,将纸质书内容解构为音频课、短视频课程。善于利用数字化技术,运用多媒体、交互式设计等手段,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心理图书出版的未来图景

  心理图书不仅是商品,更是社会情绪的镜像与治愈工具。出版人应以专业为根基、以创新为引擎,在市场需求与文化责任间找到平衡点,方能策划出既畅销又常销的精品,真正服务于现代人的心灵成长。  

  未来,心理图书出版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制造畅销爆款,而在于构建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心理图书出版以“精准化+专业化+融合化”为方向,通过银发市场开发、青少年心理预防、文化特异性产品创新,构建全龄化产品生态。编辑角色应从内容把关者升级为“学术+市场”双栖人才,推动心理学知识真正服务于全民心理健康需求。

  (作者单位:中国妇女出版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5BIBF现场
   第03版:2025BIBF现场
   第04版:综合
   第05版:2025BIBF现场
   第06版:2025BIBF现场
   第07版:2025BIBF现场
   第08版:业者论坛
   第09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0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本期关注
   第11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创新营销人
   第12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营销金案
   第13版:出版报道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世界出版
   第16版:出版报道
   第17版:综合
   第18版:2025BIBF现场
   第19版:业者论坛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在故事与科学之间,唤醒孩子地球意识
建筑学教材转型初探
对乡村自然与儿童成长的观察和理解
心理图书出版板块发展探究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20心理图书出版板块发展探究 2025-06-20 2 2025年06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