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业者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纪海虹. 课程思政如何更好地融入教材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6-20(19).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程思政如何更好地融入教材

  ■纪海虹

  从2014年始于上海的地方实践,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再到2017年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正式将“课程思政”纳入国家政策以及其后的推动,课程思政的内涵从最初的“学科德育”逐步发展为“大思政”格局,强调所有课程与教师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并在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培训等方面持续深化。教材建设无疑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10年来教师与出版社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实践并复盘,逐渐摸索出课程思政全方位、深层次融入教材的思路,教师可以在教材编写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教材建设,将其作为基本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通常作者会在全书的前言或概述中加入最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随着“大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入,思政内容也不仅仅体现在每本书的开头,而是逐渐以案例、问题等形式融入正文,润物无声。如2021年出版的《网络舆论学教程》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网络舆论的基本理论、发展现状、主要思潮和治理规律进行梳理与分析。这本主要面向高校学生和一线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教材,有助于明辨错误思潮,并对网络舆论治理思路有正确的把握。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崭新成就,增强文化自信。

  文科教材多有历史源流或理论综述部分。编写时可回溯历史,深入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要放眼当代,全面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与理论创新,将这两大维度有机融合于课程教材之中,是现代教育背景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键。

  当教材框架中涉及多个文明、多个国家并列阐述时,须着重介绍和阐释中华文明。尤其是在内容选择上,需慎重甄别,确保传承的是历经时代检验、蕴含积极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充分展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卓越成就、创新经验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责任担当,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自主理论创新成果,从而在传承与发展的结合中,塑造学生积极的文化观与世界观。

  还有整本书的选题主旨就是发掘具有中华优秀文化基因或体现时代创新精神的。如《手工艺设计》深入讲解国内外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手工艺的各种设计风格与艺术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功能、作用、元素、材质和设计实践等。另外,《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学案例集》则是从当下中国的新闻实践入手的选题。

  注重学科差异性,根据学科特点多角度融入。

  2022年后,课程思政强调“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并注重学科差异性。文化类的教材可自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其精髓;经管类教材可融入诚信法治;工科类、艺术类教材可融入工匠精神。如《礼仪教程》从原有的西方礼仪介绍,到新版加入了更多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自古即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并非简单的西式礼仪规矩所能涵盖的。从而使学习者提升文化自豪感和文化修养。

  注重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并指出“自主”二字是关键。目前不少学科和社会科学在教学中习惯用西方理论、标准、话语解读中国实践、分析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因此,需要站稳中国立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体系。《传播学引论》是一本使用了30年的经典教材,2024年推出的第四版增加中国理论创新部分,书中论及内容,反映时代风貌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与成就。

  使用辅助元素:装帧设计、问题互动和教学资源。

  在装帧设计方面,可多采用中国经典的设计理念、设计元素(如:中国传统纹样)和设计方式,以此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比如“莫高学堂丛书”就采用了敦煌壁画与洞窟拱门压凹工艺的叠加效果。另外,封面设计可以采用反映大国雄风主题图片,比如《影视艺术概论》的封面就采用了展示中国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的影片《战狼》的剧照,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与魅力,让读者还没打开书,就已经情绪满满。

  此外,还可在配套的教学资源中融入思政内容,采用反映当代中国风貌的素材,如习题、课件等。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充分展示当代中国的社会风貌与成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

  避免过度溢美之词。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过程中,应当避免过度使用溢美之词,保持一种客观态度,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案例的选择应当以事实为依据,避免虚构和夸大其词,以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其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在编写教材时,我们应秉持尊重与平等的原则,确保在内容中不出现对他国文化的贬低与歧视,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在表达对中国的赞美时,我们应当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在这一过程中贬低其他国家或群体,以维护国际和谐与尊重。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5BIBF现场
   第03版:2025BIBF现场
   第04版:综合
   第05版:2025BIBF现场
   第06版:2025BIBF现场
   第07版:2025BIBF现场
   第08版:业者论坛
   第09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0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本期关注
   第11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创新营销人
   第12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营销金案
   第13版:出版报道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世界出版
   第16版:出版报道
   第17版:综合
   第18版:2025BIBF现场
   第19版:业者论坛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一部精品胜过千百部平庸之作
做好科普出版 服务科普产业——助力国家科普能力提升
课程思政如何更好地融入教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业者论坛19课程思政如何更好地融入教材 2025-06-20 2 2025年06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