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昭
精品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标识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树牢“精品意识”,精心选题策划,深挖内容资源,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叙事表达,记录一个国家和民族最耀眼的文化印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期待。
精心策划选题,深挖内容资源。
好的选题,是精品出版的前提条件。选题策划既要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部署中挖掘新颖选题、重点选题,又要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沉下身去、扎根人民,关注人民群众所需所想所虑,确保选题策划围绕“国之大者”,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比如主题出版,一方面要注意将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微观叙事相结合,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编写方式相结合,打通策划、编写、出版、宣传“上中下游”,通过编制重点选题规划,组织权威专家学者编写,精心打造高质量、原创性读物。换言之,既要围绕“国之大者”,又要立足小切口、新角度,注意从独有的地域优势资源入手,抓住地方特色,放大题材亮点,在选题角度、内容结构、价值内涵上下功夫,从人民群众生动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寻找灵感,出版共情力强、感染力强的主题出版物。另一方面,还应深入研究读者对象的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精准服务,打破思维定势和传统套路,面向领导干部、工农群众、大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分众化出版一批贴近读者、感召力强的主题出版物。比如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匠心打造《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从东西部帮扶的视角,全方位全景式展现脱贫攻坚宏大叙事中的个体变化、群体变化。再比如,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梁家河》就是延安书局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通过到延安市、延川县及文安驿镇等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村史馆、知青馆查找翔实资料,精心打造的精品之作,一经出版就引起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的热烈反响,成为陕西人民出版社建社以来单册图书发行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双效图书。
好的内容,是精品出版的核心精髓。即使是在当前的数字出版、融合出版时代,优质的内容供给依然是第一位的。一部精品力作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离不开内容的深度、温度,离不开人民的视角和情怀。只有高品质的内容产品,才能吸引群众,让群众记得住。在当前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背景下,出版单位(包括数字出版单位)应立足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加快数字出版与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形成一批可看、可听、可体验、可互动的优质产品服务。上海米哈游科技公司创作的《原神》网络游戏,就是将“内容”置于核心地位,立足于满足国内外受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丰富数字出版的呈现形式、表达手法和产品形态,特别是注意传统文化融入互动游戏之中,促进了文化传播和人文交流。
说理叙事结合,注重话语表达。
主题出版创作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宏大叙事和理论阐释,而应以故事传递思想、以说理升华事实。也就是以新颖的素材、生动的故事、鲜活的话语为支撑,通过历史细节的叙述,把道理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理”悟“道”,使主题创作融思想性、故事性、可读性于一体,更好地满足大众阅读需求。比如,河北人民出版社在编辑出版《习近平正定足迹》过程中,就注重采用以通俗化语言讲故事的方式,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工作经历娓娓道来,话语通俗平实、文风平易朴实,生动再现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求真务实、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伟大形象。
数字出版亦是如此。当前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文化业态、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受众对出版内容及形态的需求呈现差异化、分众化、群体化趋势。对此,数字出版应走近读者、熟悉受众,特别是根据青年群体的对象化特点和需求,创新数字出版叙事模式和话语形态,精准匹配相应产品及服务。在信息爆炸时代,只有高品质、富有创意的内容产品,才能吸引年轻群体的眼球。《原神》就是通过构建符合年轻人群体审美的游戏角色、场景等,吸引诸多海内外年轻群体,促使传统文化重回大众视野、扬帆出海。
数智技术赋能,发力融合出版。
当前,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兴起,融合出版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一是融合出版要融合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整合文本、音视频、动画等资源,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实现技术与内容、产品的良好契合。比如,上海米哈游坚持“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推动卡通渲染、云游戏以及AIGC等技术进步,推出具备“互动性”“沉浸感”的网络游戏,以游戏为载体创新传统文化表达、传播。二是融合出版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对用户的阅读偏好和个性化需求等信息,进行有效采集、高效储存、科学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打造数字化出版平台和知识服务应用。比如,商务印书馆《涵芬》APP就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辞书及其相关知识的一种新阐释新表达,实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与用户的一次新互动。三是融合出版还要注重衔接创作出版与宣传发行、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贯通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重视形式创新和宣发创新,以全媒介质打造出版品牌,实现融合出版传播链、价值链、产业链的充分延伸,推动出版物广泛深入走进大众、深入人心。比如,《梁家河》充分运用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书、移动APP等线上形式,打造多样化图书阅读场景,同时借助主题阅读推广、主题书单推介等形式,搭建图书传播及发行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化推广,推动这一精品出版物真正为人们所关注、接受和认同。
(作者系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