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出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内容智能分发技术创新中心揭牌
多家机构协作,探索内容智能分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沈西

  这个在行业协作支撑下诞生的创新中心,涉及哪些业务?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

  创新中心瞄准行业哪些问题?

  “互联网+”时代,出版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出版要走向深度融合,必须强化新技术、新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出版社拥有权威、专业、优质的内容资源,将其转化为“文字+语音+视频”结合的融媒体内容,传播效果会产生指数级提升。抖音等短视频APP对媒体内容的生产和精准投放进行了一次革命,出版业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教育出版领域如何打造“知识服务抖音”,构建教学与知识服务生态?基于这些方面的思考,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的指导下,外研社、高教社、人教社、中少社联合网梯共同发起成立“数字内容智能分发技术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的目标和主要工作是什么?

  相关负责人表示,出版社转型的三个主要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就长期规划而言,创新中心也将围绕这三方面展开工作。一是数字化探索:资源数字化探索方面,希望依托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出版社权威、专业的资源优势。场景数字化探索方面,通过智能识别与资源匹配技术、智能搜索技术重点解决数字内容的确权、定价、互信、分发、反馈及其全生命周期和全业务流程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实现知识服务的价值场景闭环。组织数字化探索方面,建立开放型的学习化组织。个人服务数字化探索方面,依托创新中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生涯规划及就业服务。二是智能化探索:针对新技术、新模式进行网络化探索工作。三是网络化探索:用3~5年时间,以创新中心为依托,通过数字内容智能分发平台,让用户既是消费者又是创作者、发行者,最终打造教学与知识服务生态。

  近期,创新中心的工作开展,聚焦三点。一项标准:建立出版业数字内容配套智能分发制度和标准规范,涵盖从权利人到教学与知识服务生态体系的各类办法、规范、指引及标准,让数字内容智能分发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数字内容资产管理与分发业务指南》团体标准,目前已经立项。一套系统:打造一套数字内容智能分发系统。一个平台:基于智能识别与资源匹配、智能搜索等核心技术,集合权利人、出版单位、作者、平台运营商、渠道服务商、开发商、用户等主体,搭建一个平台。目前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已召开三次研讨会,下一步将进行专家大纲评审会;创新中心技术平台总体设计已初步完成,将于9月进行内部测试及上线。

  发起单位如何分工?其他机构能否加入?

  据悉,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对创新中心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对创新中心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组织发布研究课题,开展标准制定和咨询研究工作。各出版社作为联合发起单位,提供可用的数字内容资源及必要的业务场景;发挥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优势,开展模式创新;推动数字内容资源交易,探索出版业务融合发展;协助制定相关标准,参与相关研究工作。网梯公司为创新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数字内容交易用户群体引入及后期运营拓展,牵头制定相关团体标准、推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该负责人表示,创新中心为开放性平台,期待与更多出版机构展开合作。

  解决好数字内容分发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数字内容分发的难点在于内容确权、定价、互信、分发、反馈及其全生命周期和全业务流程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并且,出版社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工业时代的产物,现在需要变革成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架构,如何从传统思维转换为互联网思维,是数字化转型突破的关键所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大浪淘沙,部分技术被长期应用,部分技术消失,出版行业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也是发起成立创新中心的关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专题
   第03版:出版专题
   第04版:优案推介
   第05版:专题/羊城书展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阅读/专访
   第08版:综合
   第09版:专题/中国黄山书会
   第10版:综合
   第11版:精品精荐
   第12版:行情报告
将主题出版与新媒体形态结合
国内数字出版亟需新变现模式
探索区块链+数字内容运营(发行)平台模式
纸电声一体化助《望江南》口碑效益双丰收
多家机构协作,探索内容智能分发
中国图书商报出版专题03多家机构协作,探索内容智能分发 2022-09-02 2 2022年09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