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渠竞帆
编者按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从今年2月起按不同风险级别分阶段生效,科技大厂及其开发的AI系统将面临哪些时间节点的考验?欧盟各国如何自上而下推进实施并进行AI监管?英美出版界面对政府在保护创意产业方面的消极态度,采取了哪些举措?该法案生效对中国出海企业提出了哪些合规挑战?
2024
AI法案正式生效时间
2024年8月
禁止类AI系统相关规定生效时间
2025
2025年2月
通用AI(GPAI)义务开始执行时间
2025年8月
2026
大多数其他义务生效时间
2026年8月
2027
对属于欧盟统一安全立法框架内的高风险系统的相关义务生效时间
2027年8月
2030
2027年8月前投入使用、公共机构大规模使用的高风险AI系统,须达到合规要求的时限
2030年12月
历经3年时间,欧盟于2024年3月通过、8月正式生效的《人工智能法案》(AI Act,以下简称“《AI法案》”),今年2月进入阶段性应用,被列入“禁止类风险”的AI系统已被完全禁止,关于AI素养的要求同时生效,要求所有AI系统提供商和部署者须实施AI治理政策和员工培训计划,以确保其员工对AI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有足够了解。4月,AI办公室发布通用AI实践指南,明确了通用AI模型提供者的义务范围。5月,征询通用AI提供商对该实践指南的意见。8月,欧洲各国将建立国家执法制度,通用AI系统提供者应履行义务、保密要求和处罚条款将同时生效。整部法案将于2026年8月正式生效。2027年8月,2025年8月前投入使用的高风险AI系统的相关义务正式生效。科技巨头的商用大模型须在此节点前满足法规要求。2030年8月,2026年8月前投入使用的高风险AI系统将用于公共机构。2030年12月,2027年8月前投入使用的、大规模用于公共机构的高风险AI系统须达到合规要求。
高风险AI系统禁令8月将生效
《AI法案》将AI系统分为禁止类风险(或称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有限风险和较低风险4个等级。其中,禁止类风险包括6种行为:滥用AI技术进行潜意识操控、故意操纵或欺骗误导,严重扭曲行为并导致重大危害,利用自然人或群体存在的弱点,造成重大危害;社会评分AI系统,即根据自然人或群体的社会行为或个人特征进行评估或分类,导致不利或不公平对待;仅根据个人特征或个人资料评估某人实施刑事犯罪的可能性(用于支持基于与犯罪活动相关的客观和可验证的事实进行人为评估的情况除外);基于从互联网或闭路电视无针对性采集信息的面部识别数据库;在工作场所或教育机构做情绪推断(出于医疗或安全原因的情况除外);生物特征分类系统根据敏感数据对人员进行分类(不包括标记或过滤合法获取的生物特征数据集),在公共场所用于执法目的的实时远程生物特征识别。
《AI法案》要求对高风险的AI系统采取全面监管。如在失败或滥用情况下可能造成健康、安全、基本权利等重大危害的AI系统,以及招聘、人力资源或执法中的AI系统。法案要求对有限风险的AI系统履行透明度义务。如在客服聊天机器人、情绪识别等非关键领域存在操纵或欺骗风险的系统,用户须了解与AI的任何交互。法案要求对较低风险的AI系统须遵守行为准则。如垃圾邮件过滤器、内容排名。
为确保《AI法案》的执行,欧洲理事会成立了AI办公室、AI咨询小组和AI委员会3个管理机构,分别负责监督AI法案执行、为AI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提供专业意见,以及为欧委会及各成员国提供持续有效的AI法案应用。此外,《AI法案》要求成立欧盟范围内的高风险AI系统数据库,以促进监督和合规。该法案还要求每个欧盟国家在今年8月2日前确定法案的监管机构。
至今,西班牙成立了新的西班牙AI监管机构,另外一些国家由多个现有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各行业AI法案合规情况。德国目前尚未指定法案的监管机构。由德国17家数据保护机构组成的联合机构德国数据保护会议(Data Protection Conference)曾在2024年5月提出,数据保护机构不仅应承担《AI法案》规定的责任,还应成为该法案的市场监督机构。该机构发布了生成式AI技术数据保护指南,聚焦企业选择、实施和使用AI工具时的合规要求,但未涉及AI提供商提供员工培训及AI治理政策等问题。贝塔斯曼基金会则建议联邦网络管理局(BNetzA)担任该法案的市场监督机构。
在《AI法案》下,欧盟各国有权自行决定适用的制裁措施,唯一的例外是对通用AI模型提供商由欧盟委员会集中执法。欧盟各国主管部门将参加欧洲AI委员会会议,协调执法行动。《AI法案》还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为欧盟国家提供3个处罚门槛:从事禁止风险的AI企业会被罚款35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的7%(以两者中较高者为准,下同);不遵守高风险约束行为的AI企业会被罚款15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的3%;如果向国家主管部门提供不正确、不完整或误导性信息,罚款金额将高达75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的1%。
科技巨头与书业的博弈
在欧盟征询通用AI提供商对实践指南意见期结束前的5月20日,多国文化创意产业代表齐聚欧洲议会,呼吁欧盟决策者针对AI捍卫透明度、获得版权方许可并给予补偿。多位议员代表作家、出版商、表演者、制片人和文化企业等创意领域,强调了严格实施AI法案的紧迫性,以及创意行业参与制定并规范AI开发和使用标准的意义。
欧洲出版界对此也有担忧。法国南方行动出版集团总裁安妮-西尔维·巴梅莱(Anne-Sylvie Bameule)表示,欧盟提出的实践指南将使AI公司继续从数百万种图书中获益而不受惩罚,充斥网络的假书不仅威胁欧洲最大的文化部门,也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西班牙Planeta出版集团CEO赫苏斯·巴登内斯·德尔里奥(Jesús Badenes del Río)表示,尊重创意要求科技公司在使用版权内容训练大模型时遵守强有力和完全透明的AI原则。比利时DPG媒体公司总监克里斯蒂安·范蒂洛(Christian van Thillo)表示,科技公司通过忽视版权及隐私原则构建了庞大的帝国,如今在AI领域也是如此。
德国书商与出版商协会发起的致欧委会的公开信中,呼吁用于AI训练的版权内容要完全透明,使用版权作品应给予版权方充足补偿,同时让文化、创意和传媒行业都参与到对AI监管的立法过程中。信中还指出,欧洲以外的科技公司将成为主要受益者,他们将继续侵害欧洲地区的原创作品利益。目前公开信已征集到1万个签名。该协会强调指出,AI可以推动进步,但只能建立在稳健的法律和伦理基础上。法国出版商协会签名支持5月21日的一份声明并强调,AI公司必须尊重版权,并确保用于开发大模型的资料来源的透明度,这样才能与原创作者共赢。
在征询意见期间,《AI法案》实践指南遭到不少科技巨头的反对。据TechCrunch报道,Meta、苹果和法国AI大模型独角兽Mistral AI均未在该法案上签字。据悉,Mistral AI于2023年5月创立,去年推出具有顶级推理能力的开源模型Mistral Large和聊天机器人产品Le Chat,该公司还与微软达成深度合作,将Mistral AI的大模型上架微软云服务Azure,供全球用户部署。但《AI法案》生效将对该公司业务产生不小影响。
在欧洲大陆以外的英美国家,关于AI监管的博弈持续上演。2024年12月~今年2月英国政府就版权与AI问题进行了为期10周的公开咨询。政府提出的为文本和数据挖掘引入版权例外以及允许AI开发者提供“选择退出”条款等提案引起业界广泛争议。4月,英国出版商许可服务机构(Publishers’ Licensing Services)、作者许可与收集协会(Authors’ Licensing and Collecting Society)以及版权许可代理机构(Copyright Licensing Agency)共同宣布,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针对生成式AI的集体许可制度,旨在解决AI开发企业使用授权作品的许可问题。但政府对此的态度一直没有松动,5月19日,英国议会经过第二轮审议,以涉及公共资金为由,驳回了《数据使用与访问法案》修正案。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签署新的AI行政令《消除美国在AI领域发挥领导作用的障碍》,正式撤销了拜登政府此前颁布的AI行政令。新的AI行政令旨在重新赋予私营企业在AI创新中的自主权,巩固美国在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从而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水平。
面对欧盟《AI法案》在欧洲生效的时间表,有意出海的中国企业须将AI治理纳入出海战略,将合规视为增强海外竞争力的一次机遇,但在提供AI驱动的产品或服务时要符合该法案规定,否则企业将面临高额罚款。如已在中国各行业广泛应用的DeepSeek大模型落地欧盟时,将面临完善技术文档,公开模型用途、设计原理和训练数据概要,确保训练数据符合法律和知识产权,以及采取风险防控措施等方面要求。为此,中国企业须提前规划合规方案,在实践中导入合规流程,包括明确模型风险级别、完善技术文档和用户告知,构建数据和模型治理制度、用户界面明确AI身份标识,以及符合欧盟安全认证等方面,加速补齐短板,实现顺利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