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为探讨我国儿童诗歌的教与学,营造良好的诗歌学习氛围,提高儿童文学素养,引起社会对诗歌教育的重视,11月20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研讨会,在北京和成都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庄正华主持。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楚三乐,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刘耀辉、杨雅莲,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副总编辑章涛,《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作者宽窄(张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徐鲁,原《中国少年报》主编金本,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马光复,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葛竞,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金马洛,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校长付锦等中国儿童文学及教育领域专家、出版界人士,结合目前儿童诗歌教育背景,分析了《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的出版意义,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中国诗歌教育历史要从孔子教授《诗经》开始,在物质文明极其发达的今天,如何唤活沉睡在每个中国人、尤其是儿童心中的“诗歌因子”成为当前诗人和教育、文化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如何保护儿童的“诗歌因子”生根发芽?如何浇灌儿童的“诗歌之树”开花结果?如何促使儿童在“诗歌沃土”茁壮成长?参会专家指出,学习诗歌却不只是诗歌,《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的童诗教室里,有古诗新咏,有拟人化的动物诗,还有绘本诗、图像诗、题图诗、方言口语诗、游戏诗、谜语诗、数字诗,等等,儿童在其中获得的不仅有诗词之美,还有语言之美、文字之美、音韵之美。在美的教育中提升语感,透过诗歌去看世界,在诗歌世界中窥见自我本我,对儿童艺术素养、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来说,这一头是诗歌的学习,那一头便是诗歌的创作,该书的出版是在诗歌受众逐渐缩小时的一场“及时雨”,儿童的活泼强势入驻这一领域,等到枝繁叶茂时,品尝到甜蜜果实的会是所有热爱中国诗歌的人。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尊重儿童的天性,从具体鲜明的形象、细节入手,展开联想,将孩子引入开放、多元、趣味无限的文字世界,是一本有范例价值的童诗教学用书。作者宽窄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该书成为构建中国诗教体系这一新领域的破题者。该书通过师生共创、互评互赏,有效引领儿童诗教新浪潮。下一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四川人民出版社和作者宽窄将继续积极探索,以期为儿童诗教贡献更多精品。(穆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