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以图说史 厦门破狱 党史学习
○林灿
“以图证史”是世界艺术史研究中流行的方法。进入21世纪,中国学界受其影响不小,学者也自觉使用此研究意识。当代著名文化史家彼得·伯克及其代表作《图像证史》,更是让大家领略到图片在历史阐述和历史叙事中重要甚至难以替代的作用。虽说真正从新文化史的角度充分利用历史图片以得出独到新颖的历史解释的佳作屈指可数,但不可否认,“以图说史”的写作视角与体例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图说厦门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以此编成的一部力作。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并书写中共党史,其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积数年之功、经多方协助,收录90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辅以简明凝练的文字说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历史叙事和场景展示结合起来,全景式、全方位生动直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厦门地方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史。
厦门,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也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这里诞生了福建省第一个中共支部。1926年2月,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宣告成立,革命火种在此处点燃,囊萤之光从此照亮八闽大地。这里曾是福建省的革命指挥中心。20世纪20~30年代,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和共青团福建省委机关一度设在厦门,中共福建省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鼓浪屿召开。这里发生过震惊中外的破狱斗争。1930年5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领导的厦门破狱,以零伤亡的代价成功营救出关押在思明监狱的40多名党内同志,系中共劫狱史上的伟大胜利,其光荣战绩足以名留史册……
该书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期,结合“十四年抗战”的要求,分为四大篇章。第一篇“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描绘了从马克思主义在厦门的传播到中共厦门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及其带动厦门工农和学生运动蓬勃发展的图景;第二篇“百折不挠 再创新辉”,讲述了遭遇大革命失败和身处白色恐怖中的厦门共产党人,如何在极端险恶的夹缝中逐步恢复、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并领导厦门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三篇“团结御侮 共赴国殇”,展现了自“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厦门地区党组织踊跃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第四篇“血染风采 凯歌高扬”,阐发了厦门党组织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无数仁人志士为能迎来厦门的最终解放而浴血奋战。
作为厦门全市党政系统党员党史培训学习教材,《图说厦门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厦门地方组织建立、发展以及带领厦门人民为夺取革命胜利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展示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教育和激励厦门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为厦门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