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倪 成
“作为一个提供阅读服务的专业机构,皖新传媒首先要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其次是建立和发展重点读物发行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品牌阅读活动体系、青少年阅读成长体系等专业化体系,源源不断地输出质量稳定的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文胜介绍道。据了解,安徽新华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新传媒")目前正着力打造新型的“文化工厂”:通过建立强大的基础设施和专业化的“阅读服务生产线”,未来在“1+4”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最终打通“生产线”,实现用户、技术、运营共享,形成皖新传媒更强大的产品服务供给能力。
针对着力打造的专业化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皖新传媒从未停止对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尝试和创新,正积极应变、敢于突破,从2016年在铜陵市图书馆全面开启“馆店一体”模式,到全国首例全馆型委托运营管理服务项目六安市公共图书馆的运营,到在阜阳市太和县、亳州市蒙城县探索建立全馆型委托运营管理的县级图书馆模式,再到江苏徐州云龙区图书馆项目的输出外拓,“六安图书馆”模式正在迅速复制,一步步打造“馆店融合”的新模式,也为业内提供了新的探索与思考。
六安市图书馆打造馆店融合2.0版
EPCO模式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2016年是皖新传媒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元年。在这一年,安徽铜陵市图书馆新馆开馆运营,开启了皖新传媒馆店融合模式1.0版本。这一实践的成功,让皖新传媒看到了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新蓝海。2019年,六安市成为皖新传媒开拓这项新业务的第一站。
2018年10月,皖新传媒以“馆店融合”的六安市图书馆项目为突破口,成立专业运营团队安徽皖新智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运营,专注于各类图书馆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建设与运营一站式解决方案。总体工作思路主要有4个方面:政府主导力和市场配置力双轮驱动,馆店一体统一运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打造以人为本,集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为一体的阅读空间。
六安市图书馆是全国首个全馆型委托运营的市级公共图书馆。“皖新传媒采用了EPCO的创新合作模式,即设计、施工、采购、运营一体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营主导,设计先行;成本降低,服务专业。”皖新智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红介绍道。据了解,六安市图书馆一是以运营为核心来建设。以往的图书馆运营和建设是分开的,基本上是由施工单位建设完成后,运营单位入驻运营,两者间缺少沟通与联系。在六安市图书馆项目中,以图书馆为主导,从读者需求出发进行功能布局。二是以用户为中心来运营。从用户思维、读者思维出发思考问题。根据读者多样化的需求进行规划与建设,体现在馆藏建设、信息化建设、文献的分类与陈列、空间资源的创新设计等,创造出优美的空间感和舒适的阅读体验。
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双轮驱动的运营管理模式,2019年6月30日六安市图书馆试运营开馆,皖新传媒六安项目运营团队一改公共图书馆传统的“重借阅”转向与时俱进的“重综合素养”的建馆理念,坚持用户思维给读者提供“超乎想象”的阅读体验,将六安市图书馆打造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网红打卡点。以精细的功能分区和创新陈列展示满足不同读者阅读需求,打造了皋城公开课、乐活圈、理想国、六安看见人文艺术展、国学诵读周日早读课五大活动品牌,超过百位专业志愿者成为图书馆平台的文化分享者和推广人,让六安图书馆成为这座城市市民的“第二书房”和永不打烊的城市会客厅。创新推出“你选书,我买单”“线上借阅,物流到家”“线上免押金办证”“安康码借书”“线上缴纳逾期费”等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累获读者好评。同时,六安市图书馆还引入餐厅、饮品、新书销售、文创产品开发和陈展,打造图书馆吉祥物IP“六六安安”,开发红色研学和文化夏令营研学、联手企业开办企业书房,图书馆与文化经营业态成为生长着的有机体。
截至今年7月,六安市图书馆已累计接待客流204万人次、办理读者证9.3万张。根据安徽省文化云14个月监测报告,该馆有12个月接待人次位居全省前二。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带动高人气,客流量和活动场次,让六安市图书馆一直位于安徽省126家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第一位,年财政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取得了较好成效。
全模式输出至徐州云龙区图书馆
再次让“沉睡”图书馆成“网红打卡地”
在2019年长三角文博会上,皖新传媒的展厅内特别展示了安徽省六安市图书馆的一系列照片。这个展示吸引了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文旅局领导,经过对六安市图书馆的实地考察调研,该馆决定引入皖新模式。2020年6月,皖新智图组建新团队进驻云龙区图书馆。2020年12月31日,徐州市云龙区图书馆开馆,短期内成为市民阅读的“网红打卡地”,也成为皖新传媒“馆店融合”模式走出安徽的首次成功尝试,更成为皖新传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又一创新力作。
有着六安市图书馆的高效运营,以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图书馆、阜阳市太和县图书馆运营的成功经验,云龙区图书馆从设计筹备到正式开馆,只用了半年时间。在吴文胜看来,六安市图书馆的成功,核心在于地方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关键则是需要一支能够有效、持续运营的优秀团队来实现。“皖新传媒的图书馆运营专业团队非常好,六安市图书馆在短时间内便打造了8项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品牌阅读活动。”这样的优秀团队同样出现在云龙区图书馆。
参与了六安市图书馆运营的马长林被皖新传媒派往云龙区图书馆任运营馆长。据了解,该馆除马长林外,徐州云龙区委派了一位馆长,负责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此外,馆里的一位副馆长,26位馆员全部为皖新传媒员工。马长林说,按照6000平方米同等规模图书馆人员配备,至少需要35人。这种人员管理的企业模式,解决了政府事业编制不足的问题,还节省了人力成本。
云龙区图书馆开馆以来积极改革创新,以文化为根、书香为魂,打造成为国内首家汉文化主题图书馆,文化和书香氛围浓厚而热烈;创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24小时图书馆,面积达2000平方米,满足了市民夜读的需求,更成为引领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开设了一系列免费服务,图书馆免费办证、免费阅读、免滞纳金,市民可以无障碍、零门槛走进云龙区图书馆,充分体现了云龙图书馆的公益性、便民性、便利性,同时对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21年上半年,云龙区图书馆到馆客流突破50万,办证4.1万张、图书流通43万册,在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微信服务号影响力排名中稳居全国第二、江苏省第一;共计举办活动280余场,活动覆盖读者约27万人次,以高频次活动将阅读之美根植于读者心间,通过长期的活动实践,云龙区图书馆逐渐从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沉淀出“汉韵薪传”“彭城讲堂”“家长课堂”“云图有声”“看见云龙”“守护星光”“声临故事会”“阅微书房”八大活动品牌。此外,图书馆还邀请诸多名家,为读者开展家庭阅读、两汉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不断提升云龙区图书馆在徐州地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书香浸染千家万户。
可以说,云龙区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改革创新,通过采用“政府主导、市场配置”的双轮驱动模式,探索管办分离、社会化运营的新路径,破解了公共服务效能不高,公共服务设施“沉睡”的共性问题,带来的是政府企业读者的三方共赢——这也体现出皖新传媒“馆店融合”模式的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