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王志敏. 数字电影美学:电影美学探索的新起点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3-21(19).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电影美学:电影美学探索的新起点
  《数字电影美学》谢建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版/79.00元

  ISBN:9787301352106

  关键词 数字电影美学 知识体系 理论研究

  ○王志敏

  谢建华教授新著《数字电影美学》,可以看成是电影数字化进程中,中国电影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理论研究和教学总结相结合的一项具有开创性、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成果。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建构了一个相对完善、严谨、具有前瞻性的电影美学知识体系,并将最新的数字电影美学研究成果立体化、逻辑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不但表明作者坚持电影美学纯粹性的学术态度,而且表明了他对电影美学已经进入一个崭新时代的理论认知。全书对数字电影美学知识的架构由7个结构相对合理的模块组成,看起来无懈可击。第一章“知识逻辑”开宗明义告诉我们,数字电影美学知识作为人类知识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部分,我们在对其进行收集、筛选和整理过程中所依据的最根本的原则便是逻辑。第二、三、四、五章,智性体制、再现体制、作者体制、观看体制,特别引人注目且不同凡响地四次重复使用了“体制”这个概念。在我看来,这种重复使用一定不是随意为之,而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尽管作者并没有给“体制”下一个定义。

  怎么理解“体制”这一核心概念呢?我想起了“存在三部曲”《存在与时间》(1927)、《存在与虚无》(1943)和《存在与事件》(1988)。海德格尔、萨特和阿兰·巴迪欧依次在其中宣示了存在的命运:时间是存在的条件,虚无是存在的归宿,事件是存在的确证。在逻辑上,这三部曲似乎预示了存在论的第四重奏——《存在与机构》。如果人是被机构性区隔及组装式建构的动物,那么,第四重奏讲述的就是,机构是存在的坎陷。我突然感觉到,谢建华所说的“体制”,是比人的存在坎陷于其中的机构更大的坎陷,人的一切活动和作为都是被体制所区隔、组装、建构和调试的。电影美学研究的所有重要方面,脱离了几乎无所不在的体制,孤立地进行研究,是不可能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的。

  第二章“智性体制”开诚布公地宣布,对电影的研究,特别是电影美学研究,是一定要有学术准备的,是必须有门槛要求的。就像德勒兹仿佛预先专门针对大卫·波德维尔和诺艾尔·卡罗尔所倡导的“电影研究和电影批评不需要任何理论准备,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的“中层论”观点所说的,不要问什么是电影,而要问什么是哲学。德勒兹的意思是,在没有把哲学本体论问题搞明白之前,我们对电影的理解永远也达不到哲学本体论要求达到的那个程度。谢建华使用“智性体制”意味着:问题已经到了这样一种严峻的程度,电影美学研究涉及的那些最根本的概念或问题,如果不能从哲学本体论的意义去探讨,无法得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观点。

  哲学家、数学家阿弗烈·诺斯·怀特海曾说过两段非常重要的话:“一个好的记法,可以把大脑从所有不必要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大脑专注于更高深的问题……”“符号未经恰当的定义,根本不是一个符号,他只是纸上一滴墨渍,有个容易认出的形状罢了。一串墨汁证明不了什么,只能证明有只坏掉的笔或一个粗心的作家存在。”现在我们可以认识到,记法和符号其实就是概念,而概念是需要定义的。概念和范畴的重要性表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仿佛我们的思维用语言文字编织一张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的纵横交错的网,概念和范畴就是这张网上一个又一个的纽结。正是通过这些纽结,我们的思维才能够反映整个世界(自然界和社会)客观过程的联系和发展。这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正是一张通过概念和范畴的自我运动,和相互转化编织而成的一张认识数字电影美学的网。而这张网的根本特点,是在过滤掉了可见性的同时,通过概念和范畴关联着可见性。

  接下来的三至七章——再现体制、作者体制、观看体制、审美经验和美学批评中,作者用5章,即5个块面总结美学知识体系,架构看似是传统的,观察的视角却是全新的,因为各个层面的具体结论都有了重大更新。全书在重新审视了纪实、再现、作者、风格、观众、屏幕、图像、符号、索引性、原创性等在传统电影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探讨了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电影美学向数字电影美学变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概念转型,包括新形象、新叙事、新类型、新语言和新的本体论。同时还涉及了数字电影美学与经典美学究竟是一种传续、延伸关系,还是一种彻底的挑战和决裂关系等问题。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这些问题上采取了一种向前看的发展眼光和多元开放的立场。特别是书中提出的电影的“无限本体论”的观点和策略,强调电影的本体是开放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电影在本质上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观众的需求以及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持续扩展,具有无穷演变的可能性和存在空间。不能把电影简单理解为一种视觉艺术或叙事媒介,在一定条件下,电影还是一种可以跨越时空、连接现实与虚拟、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或媒介手段。电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银幕和影像,而是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电影等新的领域拓展。

  我曾经指出,电影未来发展将引起一个全思化进程,人们用电影进行思维的一天终究会到来。尽管现在我们对思维的了解还很不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思维不仅是大脑皮层的事,也不仅仅是身体的事,还是世界的事。正如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想所表达的那样,人是与天地同在、同思的。该书的出版,不仅开启了数字电影美学作为电影美学探索的一个新阶段的新起点,而且预示了数字电影美学关于“电影是否能够思维”的无限探索空间。这本书可能留下的一个最大的悬念和考验,就是将来我们究竟如何配置可见性和可听性。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馆配报告
   第03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馆配商
   第04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广告
   第05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广告
   第06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综合
   第07版:分销新视野/营销金案
   第08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广告
   第09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广告
   第10版:出版报道
   第11版:出版报道
   第12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广告
   第13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广告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世界出版/伦敦书展专题
   第16版:2025春季馆配专刊/广告
   第17版:优案推介
   第18版:业者论坛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年度好书·优案推介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词体嬗变与理论觉醒
数字电影美学:电影美学探索的新起点
解码AI遗忘困境:持续学习理论突破与实践启示
仰望星空,追逐飞天梦想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19数字电影美学:电影美学探索的新起点 2025-03-21 2 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