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1月15日,第二届新时代出版家培育与研究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承办。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高素质出版人才培养”,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出版机构、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的出版专家学者出席,共同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出版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时代的出版家精神、人工智能时代的出版发展等前沿议题。
开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守训致欢迎辞,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李弘、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陈丹先后致辞。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主持开幕式。
刘守训指出,本次研讨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精神、推动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期待与会嘉宾为培育有战略眼光、文化情怀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出版家出谋划策。
郝振省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出版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拥抱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人工智能技术。第二,用辩证的、理性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第三,坚持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总体考虑和布局。
李弘表示,如今,传统出版业已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字阅读需求,这对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应当加强业界学界交流合作,将出版家培养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二是要将出版产品融入用户的社会工作和生活场景之中。三是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为用户提供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娱乐性的产品。
陈丹聚焦培养出版家的时代使命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培养契合国家和时代需求的出版家。二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出版家。三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出版人才。
本届研讨会设置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素质出版人才培养”与“新时代出版业发展与出版家培养”两场分论坛。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素质出版人才培养”分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王京山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彬、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运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杨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赵均围绕新时代国内高等院校的出版学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专业教育展开讨论。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新时代出版业发展与出版家培养”,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主持。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秦德继,新星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社长马汝军,当代中国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编辑、副总经理蔡继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江燕,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副总经理郑甜,《中国出版》副主编袁舒婕,掌阅科技总编辑马艳霞,北京万古江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董曦阳等与会嘉宾讨论了新时代出版业的新业态、新特征以及出版家培养的新环境、新趋势。
研讨会最后,李继东作总结发言。
为回应国家、行业对高水平出版人才培养的召唤,中国传媒大学于2023年11月创办了“新时代出版家研究与培育研讨会”,首届会议以“培育新时代的红色出版家”为主题。今年,第二届新时代出版家研究与培育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时代高素质出版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培育新时代具备战略眼光、文化情怀和创新精神的出版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张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