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考分流 现实题材 儿童本位
○陈 香
《当每颗星星闪烁时》是一部聚焦“中考分流”时代命题的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家曾维惠延续自己以往作品的现实感、烟火气的特色,通过对文学真实性和现实感的出色把握,细细描摹一幅真切可感的现实生活图景下的烟火人间。从“不努力,读隔壁”的升学焦虑,到职校非遗课堂里的技艺觉醒;从被分数定义的“暗淡星辰”,到以热爱与实干点亮的人生坐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职业教育浪潮中少年群体的精神突围。作者既直面“普职分流”引发的家庭阵痛与社会争议,又以广绣传承、技能实践为叙事支点,铺展职业教育的多元价值与生命可能。作品在流畅明快的叙事节奏中,现实关切与青春气息交织,烟火日常与诗性理想共鸣,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引发广泛共鸣的关于少年成长的现实题材文学佳构。
表达现实关切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现实主义的要义,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生活,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过,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审美追求,恐怕并非仅是对现实的复刻,而是从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出发,普遍关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表现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直面人生要义与人生价值;通过对文学真实性和现实感的出色把握,细细描摹一幅真切可感的现实主义图景下的烟火人间。
中考分流,一半孩子上高中,将来进行大学的学术教育深造;一半孩子进职业高中,进行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训练;正是当下社会、千千万万父母关注的问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长期以来的观念意识,让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进入职高是没有前途的。而《当每颗星星闪烁时》关注职高学生这一群体,真实再现了他们如何在职业高中寻找到人生意义与追求,寻求到自我价值与自我肯定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背后的每个家庭从无奈接受到真心肯定的心路历程。应该说,作品以带有颗粒度般真实的生活书写,表达社会关切和时代关切,表现了生活内在复杂性的丰厚内涵,体现了现实书写的力量。
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在表达现实关切的同时,依旧饱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饱满的故事性,叙事上呈现出流利明快的特色。
对于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性质非常重要。情节是儿童文学作品的重中之重,没有事实依据的情感抒发和价值评判可能很难与儿童建立起阅读的联系。
曾维惠的作品叙事流畅,节奏明快,有抓人的情节线,能让小读者一口气读完,展现了作家对叙事的驾驭能力和对小说艺术的经营。作家用一种接近生活真实的方式建构起符合生活真实的作品。作品贴着地面行走,关注少年的精神苦痛、困惑和成长,细腻、妥帖和结实,以饱满的故事性,从日常生活细节的推进中,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作品的人物和叙事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语言和节奏上制造着轻快色彩,字里行间蕴藏着明快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题材儿童文学的书写必须注意到接受对象年龄和接受程度的独特性,意识到“少年儿童”作为生命本体的独特存在和独特的审美需求,童年期、少年期所特有的身心特征和生活体验应是作品不言而喻的核心。
而曾维惠就在其中很好地突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性。在儿童文学诸种理论流变的过程中,她一直持守“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以对少年儿童生命感同身受的体验、理解和认知,呈现出一种纯粹的童年叙事。少年的心态、心境、视角与感知浸满作品,而社会背景与生活百态也融入其中,达成了“儿童视角”与“现实感”的统一。
如果一定要谈一些不足,那可能就是,在表达深刻人生意涵、生活内在的复杂性等方面,还有些不足。此外,文字的流利明快、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该作的特色,但另一层面,文字的诗性意蕴和可咀嚼的空间又淡了。但这可能又是笔者的苛求,因为两者不可求全。